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Scorpaeniformes |
目中文名 | 鲉形目 |
科名 | Scorpaenidae |
科中文名 | 鲉科 |
学名 | Neosebastinae Neosebastes entaxis Jordan et Starks, 1904 |
中文名 | 新平鲉 |
引证 | Sebastosomus entaxis Gill,1905,Proc.U.S.Natn.Mus.,28(1393):220.; Neosebastes entaxis Jordan et Starks.1904:Proc.U.S.Natn Mus.,27(1351):120,fig.7;Chen,1981, Quart.J.Taiwan Mus.,(1.2):48,figs 13 et 33.; |
俗名 | 隆额蓑; |
形态描述 | 背鳍ⅩⅢ-7~8;臀鳍Ⅲ-5;胸鳍19~20;腹鳍Ⅰ-5;尾鳍18。侧线鳞33~38。鳃耙 5~7+11~12。椎骨26。幽门盲囊7~8。 体长为体高2.7~2.8倍;为头长2.1~2.2倍;为腹鳍起点至臀鳍2.7~3.2倍。头长为 吻长3.8~4.5倍;为眼径2.7~3.4倍;为眼间隔5.7~6.8倍;为上颌长2.5~2.7倍;为眼后 头长2.1~2.3倍;为尾柄长2.6~3倍;为尾柄高4.1~5.2倍;为背鳍第一鳍棘3.8倍、第 二鳍棘2.2倍、第三鳍棘1.6倍、第四鳍棘1.5倍、第六鳍棘1.6倍、最后鳍棘3.8倍、 倒数第二鳍棘4.6倍、倒数第三鳍棘3.5倍、最长鳍条2.1倍;臀鳍第一棘3~4.6倍、 第二鳍棘2~2.8倍、第三鳍棘2.4~3.1倍、最长鳍条2.1~2.5倍;为胸鳍长1.2~1.3倍、基 底宽3.8倍;为腹鳍长1.3~1.7倍、鳍棘2.2~2.5倍;为尾鳍长1.6~1.8倍。尾柄长为尾柄 高1.7倍。眼径为最长鳃耙2.8~3.7倍、最长鳃丝3.4~4倍。颜角前段44度,后段25度。 体中长,侧扁,长椭圆形,背缘和腹缘浅弧形,尾部向后渐狭小。躯干前半部较高, 腹鳍基部处体最高,躯干短于尾长,为尾长4/5。尾柄低长,尾柄长为尾柄高1.7~1.9倍。 头大,侧扁,头背缘斜弧形,眼上部稍隆起,腹缘浅斜凹弧形。吻中长,圆钝,吻长略 小于眼径。鼻孔2个,靠近;前鼻孔稍大,圆形,距眼近于距吻端;后鼻孔略小,靠近眼前缘。眼大,圆形,上侧位,眼球高达头背缘,至吻端的距离约为眼后头长2/5。眼 间隔狭而深凹,后部宽,约为眼径1/2。口中大,端位,口裂长为头长0.3倍,呈30度 斜裂。上下颌约等长;上颌前端凹入;上颌骨伸达眼前部下方,后端宽截;下颌前端具 1向下骨突。上下唇颇肥厚。上下颌、犁骨及腭骨均具细牙;犁骨牙群左右相连,呈“人” 字形。舌端尖细,游离。鳃孔宽大;第四鳃弓后无裂孔。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鳃盖条 7;前3条细小;后4条略宽长,基部平扁扩大。鳃耙粗短。假鳃发达。 鼻棘1个,尖锐,单尖,向后上,位于前鼻孔里侧。眼前吻侧具1眶前骨,眼下方 具第一和第二眶下骨,眼后方具第三和第四眶下骨,无第五眶下骨。眶前骨宽大,长方 形,宽略小于长;外侧具2略宽扁尖棘;上缘具1低平关节突;下缘前叶具2短小尖棘, 向前,中叶具1中大尖棘,向下,后叶具2棘,前棘较尖长,后棘短尖,均向下。第一 眶下骨菱形,长为宽2倍,约为第二眶下骨长1/2,为眶前骨长1/2,具2强棘。第二眶 下骨宽大,后端宽钝,长略大于宽,约为第二和第四眶下骨合长的2倍,后部宽为前部 2倍,后端伸达前鳃盖骨上缘,具数尖棘,向后下。第三眶下骨短小,长略大于宽,下 端连于第二眶下骨。第四眶下骨较长,下端连于第三眶下骨。眶前骨具5辐射状感觉管, 后枝经第一眶下骨终止于第二眶下骨后部,向上通过第三和第四眶下骨。前鳃盖骨具4~5 棘,上棘特别长大,伸达下鳃盖骨边缘;第二棘消失,第三棘中大,向后;第四棘略小 于第三棘,向后;第五棘短小,向后下。鳃盖棘具2棘,上棘前无棱,下棘具1棱。下 鳃盖骨和间鳃盖骨无棘。颅骨棘棱发达,尖锐。侧筛骨光滑,具1眼前棘,大而尖锐。 额骨光滑,眶上棱高凸,具眼上棘2~3个,较小;眼后棘数个,微小;无鼓棘;眼间具 额棱1对,低而窄,向后宽离,后端无额棘。顶骨光滑,左右分离;顶棱低平,后端具 1顶棘。眼后至侧线前端具蝶耳棘1个,微小;翼耳棱高锐,后端具1强棘;后颞颥棱 具锯齿状小棘;肩胛棘1个,短小。肱棘1个。前颌骨突略高凸;吻背后部横凹;眼间 隔深凹;额棱间沟深凹;额骨后侧部具1深沟;无顶枕窝;头部无其他凹洼。头部仅前 鼻孔具短管,后缘具1舌状皮瓣;后鼻孔具短管,无皮瓣;头、体和鳍上无其他皮瓣。 鳞中大,栉鳞,胸部和腹部鳞细小。前颌骨、下颌、头部腹侧、鳃盖条部和鳃盖骨 皮膜无鳞;吻部、上颌骨、眶前骨、眼间隔、头背后部、眼后和眼下具细鳞;鳃盖中上 部,颊部鳞稍大。背鳍基部具细鳞鞘,胸鳍和尾鳍基部具鳞。臀鳍和腹鳍一般无鳞。侧 线上侧位,浅弧形与,背缘平行,后部平直,行于尾柄中央,伸达尾鳍基底。鳞片的前 区和侧区较长,后区甚短,前缘波曲,后缘密具小棘;中心点后端位;环片排列紧密, 无后辐射沟。 背鳍起点位于鳃盖骨上棘前上方;鳍棘部长大,为鳍条部3.2倍,其间具1深缺刻, 鳍条后端伸达尾鳍基底;第一鳍棘较短,小于眼径,略短于最后鳍棘,略长于倒数第二 鳍棘;第四鳍棘最长,为头长7/10;鳍棘膜深裂。臀鳍起点位于背鳍最后鳍棘下方,基 底短,约与背鳍鳍条部等长,鳍条后端伸达尾鳍基底;第二鳍棘最长,粗大,约等于眼后头长,长于最长鳍条;第三鳍棘略细短,为第二鳍棘长4/5;第一鳍棘略短于第三鳍 棘;第一和第二鳍条最长,略短于背鳍最长鳍条。胸鳍宽圆,下侧位,后端约伸达臀鳍 前端上方,具2不分枝、12分枝、8不分枝鳍条,分枝和不分枝鳍条约等粗,下部鳍条 膜有明显缺刻。腹鳍颇长大,胸位,后缘伸达肛门。鳍棘长约为第一鳍条4/5,为头长 2/5;第二鳍条最长,约为头长7/10,长于臀鳍最长鳍条,第五鳍条近基部鳍膜连于体壁。 尾鳍后缘截形,长约为头长7/10,略短于腹鳍长。 体腔大;腹膜白色。胃囊状。肠盘曲2次。椎骨26。幽门盲囊细长,7~8个,伸达 胃后端。鳔粗大,前部中央深裂,分为2叶,后端钝圆。鳔长约为宽1.5倍。鳔壁背面 前部具2对韧带突起。外肌带弓形外凸,后端具1短小韧带突起,肌肉部长为韧带部4 倍,伸达鳔背面近1/3处。 体褐红色,体侧具3宽大褐色横纹,分别位于背鳍第一至第七鳍棘下方,第九至第 十鳍棘和背鳍鳍条部下方,各横纹一般不伸达腹侧。背鳍鳍棘部具不规则云状斑纹,鳍 条部具4~5行点列横纹。臀鳍具1~2条斜纹。胸鳍具多行点列横纹。尾鳍具6~7行点列 横纹。腹鳍浅红色,无明显斑纹。 |
生物学描述 | 暖水性海洋鱼类,中小型,体长可达170mm。体呈亚流行型,眶下骨较宽大,棘和 棱均较发达,适于近海底层游泳生活,活动范围不大,无远距离洄游习性。摄食甲壳动 物等无脊椎动物和鱼类,胸鳍下部不分枝鳍条具感觉能力,帮助探索食物。卵生。数量 少。为一刺毒鱼类。 |
分布信息 | 中国分布于南海; 日本; |
分类学讨论 | 本种的眶下骨减少至5块,第五眶下骨消失;眶前骨外缘有2~3棘,下缘多棘;背 鳍具13鳍棘,鳍棘长大,鳍棘膜深裂;颅骨具13棱和棘,无额棘、鼓棘、颈棘和中筛 棘等4棘;背鳍鳍棘部高大,鳍棘膜深裂,与蓑鲉类似。分布偏于南方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硬骨鱼纲 鲉形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