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Scorpaeniformes |
目中文名 | 鲉形目 |
科名 | Scorpaenidae |
科中文名 | 鲉科 |
学名 | Pteroinae Pterois radiata Cuvier et Valenciennes, 1829 |
中文名 | 辐蓑鲉 |
引证 | Pterois cincta Ruppel.1835~1840:Naue Wirbelthiere:108; Pterois radiata Cuvier et Valenciennes.1829:Hist.Nat.Poiss.,4:369;Jin.1979:Fish.Isl.S.China Sea: 519~520.pl.31,fig.109;Chen.1891:Quart.J.Taiwan Mus.,34(1.2):48; |
形态描述 | 测量标本1尾,体长67mm,采自西沙永兴岛;并依陈乐才(1981)标本3尾,采自台 湾恒春。 背鳍Ⅻ-11;臀鳍Ⅲ-6;胸鳍16;腹鳍Ⅰ-5;尾鳍20。侧线鳞 纵列鳞35。 鳃耙4~5+10~11。椎骨24。 体长为体高2.8倍;为头长2.6倍;为腹鳍起点至臀鳍3.2倍。头长为吻长3.3~3.7 倍;为眼径3.6~3.7倍;为眼间隔5.8倍;为眼后头长2.2倍;为上颌长2.8倍;为尾柄 长2.6倍;为尾柄高3.4倍;为背鳍第一鳍棘1.6倍、第二鳍棘1.1倍、第三鳍棘1.0倍、 第四鳍棘0.9倍、第五至第六鳍棘0.8倍、第七鳍棘0.7倍、第八鳍棘0.8倍、最后鳍棘 3倍、倒数第二鳍棘3.2倍、倒数第三鳍棘1.9倍、最长鳍条1.5倍;为臀鳍第一鳍棘3.8 倍、第二鳍棘2.5倍、第三鳍棘2倍、最长鳍条1.4倍;为胸鳍长0.3倍、基底宽2.2倍; 为腹鳍长0.9倍、鳍棘1.8倍;为尾鳍长1.1倍。尾柄长为尾柄高1.3倍。眼径为最长鳃 耙4.6倍,最长鳃丝2.7倍。颜角前段58度,后段34度。 体中长,侧扁,长椭圆形,背缘弧形隆起,腹缘浅凹弧形,尾部向后渐狭小;躯干 前半部较高,腹鳍基部处体最高;躯干长短于尾长,为尾长0.8倍;尾柄低长,尾柄长 为尾柄高1.3倍。头颇大,侧扁,吻背缘略陡斜,眼后背缘略低斜,腹缘斜凹弧形。吻 中长,圆钝,较狭,吻长略大于眼径。鼻孔2个,靠近,距眼近于距吻端,后鼻孔位于 眼稍前。眼中大,圆形,上侧位,眼球高达头背缘,略近于吻端。眼间隔凹入,略小于 眼径。鳃孔宽大。第四鳃弓后具1裂孔。鳃盖膜左右分离,不与峡部相连。鳃盖条7。 鳃耙粗短。假鳃发达。 鼻棘1个,小而尖,单尖,向后上,位于前鼻孔里侧。眼前吻侧具1眶前骨,眼下 方具第一和第二眶下骨,无第三、第四和第五眶下骨。眶前骨宽大,方形,长约等于第 二眶下骨长,略短于第一眶下骨2倍;外侧具棘;上缘具1关节突,短而钝;下缘前叶 角状,中叶不明显,后叶宽钝突出。第一眶下骨近方形,长略大于宽,为眶前骨长3/5。 第二眶下骨较长,后端略宽,伸达前鳃盖骨上缘,长约为宽2倍,与眶前骨约等长。眶 下棱低狭。第一和第二眶下骨密具小棘,各具1较大棘。眶前骨具5辐射状感觉管,后 枝经一眶下骨终止于第二眶下骨后部。前鳃盖骨具3棘,短小,向后,无副棘,上棘略 大。鳃盖骨具1扁棘,棘前无棱。下鳃盖骨和间鳃盖骨无棱。颅骨棘小,棱狭。侧筛骨 光滑,眼前棘不明显。眶上棱高凸,眼上棘和眼后棘均不明显;无鼓棘;眼间具额棱1 对,低平,后端具1额棘。顶骨光滑,顶棱高,后端具1顶棘。眼后至侧线前端具蝶耳 棘1~3个,短小;翼耳棘1个,低钝;后颞颥棘1个;肩胛棘2个,圆突。无肱棘。前 颌骨突高凸;吻背后部横凹,眼间隔凹入,后方无顶枕窝,头部无其他凹洼。吻端具细 尖皮须1对;前鼻孔具1短尖皮瓣;眶前骨下缘具2细尖皮须;眼上棘具1尖长皮须, 长约为眼径2倍;前鳃盖骨后下缘具2细尖皮须。上下颌、眼球、眼前棘、眼后棘、眶 下棱、顶棘、鳃盖骨、颊部、侧线、体侧和鳍上均无明显皮瓣。 鳞中大,弱栉鳞。头部、胸部和腹部鳞细小。吻部、上下颌、眶前骨、眼间隔、头 部腹面和鳃盖条部无鳞。眼后方、颊部、鳃盖大部和间鳃盖骨上部具鳞。胸鳍基部具鳞。 背鳍、臀鳍、腹鳍和尾鳍一般均无鳞。侧线上侧位,浅弧形,与背缘平行,后部平直, 行于尾柄中央,伸达尾鳍基底。侧线管狭长。体侧鳞片圆形,中心点后中位,前区长约 为后区长2.5倍,前区和侧区具辐射沟,环片较稀疏。 背鳍起点位于后颞颥棘后端上方,鳍棘部长约为鳍条部2倍,其间具1缺刻,鳍条 后端伸越尾鳍基底;第一鳍棘较短,约小于眼径2倍;最后2鳍棘短小,约等于眼径, 约为第一鳍棘长1/2;第七至第八鳍棘最长,约为头长1.3倍,略大于最长鳍条2倍;鳍 棘膜深裂至近基部处;鳍条部短,上缘浅圆。臀鳍起点位于背鳍第一鳍条下方,鳍长约 与背鳍鳍条部等长,下缘圆弧形,鳍条伸越尾鳍基底;第一鳍棘短;第二鳍棘较长;第 三鳍棘最长,略长于第二鳍棘,略短于第一鳍棘2倍;第二和第三鳍条最长,略长于背 鳍最长鳍条,约为头长4/5。胸鳍很长大,下侧位,后端伸越尾鳍,鳍条均不分枝,第 二鳍条最长,约为头长2.7倍,鳍膜深裂至鳍条上半部。腹鳍长大,胸位,伸越臀鳍中 部上方,鳍棘长约为第一鳍条1.6倍,为头长1/2,第三鳍条最长,略大于头长,第五鳍 条膜连于体壁。尾鳍后缘圆形,约为头长4/5,短于腹鳍长。 体腔中大;腹膜白色。胃囊状。肠盘曲2次。肝2叶。椎骨24。幽门盲囊3个,粗 大,盲管状,伸达胃后端。鳔颇狭长,前端宽凹,后端狭圆,长约为宽2倍;分2室, 前室长略小于后室2倍;鳔壁背面前部具韧带突起4~7对,呈不规则乳头状;外肌带细 长,沿鳔侧伸达鳔后1/3处,后端无韧带突起。 体红色,体侧具5褐色白边宽大横纹,分别位于背鳍第一至第四鳍棘、第四至第六 鳍棘、第七至第十鳍棘、第十鳍棘至第五鳍条和第六鳍条至鳍条部基底后端下方,侧线 上方横纹白边呈“Y”字形,各横纹向下伸达腹侧;尾柄具3褐色宽大纵纹。眼后下方 至下鳃盖骨上端具1褐色斜纹,眼后至鳃盖骨中部具2褐色宽纹,间隔处形成2条“Y” 形浅色细纹。眼上棘皮瓣外侧黑色,内侧白色,基部和端部白色。背鳍鳍条部、臀鳍和 尾鳍具多列黑色斑点,胸鳍具1弯月形白色条纹,腹鳍具1白色宽大条纹。 |
生物学描述 | 暖水性海洋鱼类,小型,体长100mm左右。胸鳍宽大如翼,能舒展各鳍在水中翔 游;眶下骨链和鳃盖器均较宽薄,颅骨棘棱狭小,以减轻重量,适应漂游活动。活动范 围小,无远距离洄游习性。栖息于岩礁和珊瑚礁水域。摄食甲壳动物等。卵生。背鳍鳍棘高大,具毒腺,毒性猛烈。为一观赏鱼类。 |
分布信息 | 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中部、东北部、东南部和西部、非洲东岸、印度沿岸、大洋 洲、印度尼西亚和日本以及夏威夷群岛等地;; 中国分布于南海; |
分类学讨论 | 本种的眶下骨减少至3块,第三、第四和第五眶下骨消失;第一和第二眶下骨密具 细棘;第二眶下骨较宽大,伸达前鳃盖骨;前鳃盖骨棘减少至3棘;鳃盖骨减少至1棘; 胸鳍甚长大,鳍条均不分枝;背鳍鳍棘部高大深裂,鳍棘减少至12;鳞片为弱栉鳞,头 部鳞片明显减少;颅骨具13棱和棘,无鼓棘、颈棘、肱棘和中筛棘4棘。背鳍鳍棘部高 大深裂。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硬骨鱼纲 鲉形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