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Scorpaeniformes |
目中文名 | 鲉形目 |
科名 | Scorpaenidae |
科中文名 | 鲉科 |
学名 | Thysanichthys crossotus Jordan et Starks, 1904 |
中文名 | 缨鲉 |
引证 | Thysanichthys crossotus Jordan et Starks.1904:Proc.U.S.Natn.Mus.,27:123~124,fig.8;Chen.1981: Quart.J.Taiwan Mus.,34(1.2):48,fig.13,34;; |
俗名 | 缨蓑鲉 ; |
形态描述 | 依陈乐才(1981)标本4尾,采自台湾大溪。 背鳍ⅩⅢ-10~11;臀鳍Ⅲ-5;胸鳍16~17;腹鳍I-5;尾鳍18。鳃耙16~19。侧线 鳞23。 体长为体高2.7倍;为头长2.3倍;为腹鳍起点至臀鳍2.7倍。头长为吻长3.6倍; 为眼径3.3倍;为眼间隔5.5倍;为眼后头长2.3倍;为上颌长2.5倍;为尾柄长4.2倍; 为尾柄高4.7倍;为背鳍第一鳍棘5.7倍、第二鳍棘3.5倍、第三至第五鳍棘2.9倍、第 六鳍棘3.2倍、最后鳍棘4.9倍、倒数第二鳍棘5.9倍、最长鳍条2.6倍;臀鳍第一鳍棘 4.9倍、第二鳍棘1.9倍、第三鳍棘2.6倍、最长鳍条1.8倍;为胸鳍长1.2倍、基底宽 3.6倍;为腹鳍长1.8倍、鳍棘2.6倍;为尾鳍长1.7倍。 体中长,侧扁,长椭圆形,背缘和腹缘圆弧形;躯干前半部稍高,腹鳍基部处体最 高,躯干长于尾长,躯干长约为尾长1.4倍;尾柄稍短,尾柄长约等于尾柄高。头大, 侧扁,背缘低斜,腹缘斜直。吻中大,圆钝,吻长略小于眼径。眼大,圆形,上侧位, 眼球高达头背缘,至吻端的距离约为眼后头长3/5。鼻孔2个,圆形,靠近,前鼻孔距 眼近于距吻端,后鼻孔位于眼稍前方。眼间隔较狭,约为眼径3/5。口中大,端位,斜 裂,口裂长为头长2/5。上颌比下颌略突出;下颌前端具1向下骨突;上颌骨后端宽圆, 伸达瞳孔前半部下方。上下颌、犁骨及腭骨均具细牙,上下颌牙带较宽,犁骨和腭骨牙 带较窄。鳃孔宽大。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鳃盖条7。鳃耙短小。假鳃发达。 鼻棘1个。眶前骨下缘具圆形或角状突起,无棘;外侧具1棘。眶下棱具2棘。眼 前棘1个。眼上棘和眼后棘各1个;鼓棘1个;眼间具额棱1对,无额棘。顶棘和颈棘 各1个。眼后至侧线前端的蝶耳棘和翼耳棘不明显,后颞颥棘上下各1个,肩胛棘1个。 前鳃盖骨具5棘,第一至第三棘较尖锐,第一棘基部无副棘,第四和第五棘短小。鳃盖 骨具2棘,棘前无棱。下鳃盖骨和间鳃盖骨无棘。胸鳍基部上方具1肱棘。眼间隔深凹。 无顶枕窝。前鼻孔具皮瓣。眼前棘,眼上棘,眼后棘,鼓棘,顶棘和颈棘均具皮条。眶 前骨,眶下棱各棘具皮条。翼耳骨和后颞颥棘具皮条。前鳃盖骨棘和鳃盖骨棘具皮条。 沿侧线具1列皮条。 鳞中大,栉鳞。眼间隔具鳞。头背至吻端具鳞。上颌骨和眶前骨具鳞。眶下骨棱及 下颌无鳞。胸鳍基部、尾鳍基部及背鳍鳍条部具鳞;背鳍鳍棘部、臀鳍和腹鳍无鳞。侧 线弧形弯曲,伸达尾鳍基底。 背鳍起点位于鳃盖骨上棘稍前上方;鳍棘部长约为鳍条部2倍,其间具1缺刻;鳍条后端几伸达尾鳍基底;第一鳍棘颇短,约为眼径3/5;第二鳍棘较长,略短于眼径; 第三至第五鳍棘最长,略长于眼径;向后各鳍棘渐短;最后鳍棘与第一鳍棘约等长,倒 数第二鳍棘最短,略短于其前棘和后棘;最长鳍条略长于最长鳍棘。臀鳍起点位于背鳍 第一鳍条下方,鳍长短于背鳍鳍条部;第一鳍棘较短,约为眼径2/3;第二鳍棘很长大, 约为眼径1.7倍;第三鳍棘短于第二鳍棘,长于第一鳍棘,为眼径1.3倍,最长鳍条约等 于最长鳍棘,长于背鳍鳍条,鳍条后端伸越尾鳍基底。胸鳍宽大,后端伸达臀鳍起点上 方,具1不分枝、6分枝、9不分枝鳍条。腹鳍胸位,后端几伸达肛门,鳍棘长约为第一 鳍条3/5。尾鳍后缘弧形,鳍长约为头长3/5。 |
分布信息 | 见之于中国台湾北部; 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日本。; |
分类学讨论 | 体粉红色,各鳍散布红斑,头部自眼辐射出数条纹。体侧在背鳍前3鳍棘、第五至 第七鳍棘、第九至第十一鳍棘以及鳍条部中间下方各具1斑纹。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硬骨鱼纲 鲉形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