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Siluriformes |
目中文名 | 鲇形目 |
科名 | Bagridae |
科中文名 | 鲿科 |
学名 | Leiocassis longirostris Günther , 1864 |
中文名 | 长吻鮠 |
俗名 | 白哑肥(湖南); 肥沱(四川); 江团; 梅鼠(福建); |
形态描述 | 背鳍条Ⅱ-6—7;臀鳍条i-14一18;胸鳍条Ⅰ-9;腹鳍条i-6。鳃耙11一18。 体长为体高的4.7—5.9倍,为头长的3.2—3.7倍,为尾柄长的5.2—5.8倍,为前背长的2.5—2.6倍。头长为吻长的2.2—2.9倍,为眼径的10.6—17倍,为眼间距的2.4—2.9倍,为头宽的1.3—1.6倍,为口裂宽的1.5—2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2.3—3倍。游离脊椎骨33—35枚。 体延长,前部粗短,后部侧扁。头略大,后部隆起,不被皮膜所盖;上枕骨棘粗糙,裸露。吻颇尖且突出,锥形。口下位,呈弧形。唇肥厚。上颌突出于下颌。上、下颌及腭骨均具绒毛状齿,形成弧形齿带。眼小,侧上位,眼缘不游离,被以皮膜。眼间隔宽,隆起。前后鼻孔相隔较远,前鼻孔呈短管状,位于吻前端下方;后鼻孔为裂缝状。鼻须位于后鼻孔前缘,后端达眼前缘;颌须后端超过眼后缘;颏须短于颌须,外侧颏须较长。鳃孔大。鳃盖膜不与鳃峡相连。鳃耙细小。体光滑无鳞。 背鳍短,骨质硬刺前缘光滑,后缘具锯齿;其硬刺长于胸鳍硬刺,起点位于胸鳍后端之垂直上方,距吻端大于距脂鳍起点。脂鳍短,基部位于背鳍基后端至尾鳍基中央偏后。臀鳍起点位于脂鳍起点之后,至尾鳍基的距离与至胸鳍后端几相等。胸鳍侧下位,硬刺后缘有锯齿。腹鳍小,起点位于背鳍基后端之垂直下方稍后,距胸鳍基后端大于距臀鳍起点。肛门约位臀鳍起点至腹鳍基后端的中点。尾鳍深分叉,上、下叶等长,末端稍钝。 体粉红色,背部暗灰,腹部色浅。头及体侧具不规则的紫灰色斑块。各鳍灰黄色。 |
生物学描述 | 为底层鱼类。常在水流较缓、水深且石块多的河湾水域里生活。白天多潜伏于水底或石缝内,夜间外出寻食。主要以水生昆虫及其幼虫、甲壳类、小型软体动物和小型鱼类为食。3冬龄性成熟,4—6月产卵。卵粘性,浅黄色,受精卵附着于石块上孵化。生长较快,一般重2—2.5kg,最大可达十余公斤。肉质细,味鲜美,为优质食用鱼。 |
分布信息 | 辽河至闽江水系; |
标本信息 | 测量标本 7尾;体长120—333 mm;采自江西湖口,四川,江苏镇江,河南开封。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硬骨鱼纲 鲇形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