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Siluriformes |
目中文名 | 鲇形目 |
科名 | Plotosidae |
科中文名 | 鳗鲇科 |
学名 | Plotosus anguillaris (Bloch, 1797) |
中文名 | 鳗鲇 |
引证 | Plotosus anguillaris Lacépède, 1803; Platystacus anguillaris Bloch, 1797; |
形态描述 | 背鳍条Ⅰ-5,75—88;臀鳍条i-65—78;胸鳍条Ⅰ-9—12;腹鳍条i-10—11。鳃耙25—28。 体长为体高的5.6—7.2倍,为头长的4—4.4倍,为前背长的3.6—4倍。头长为吻长的2.2—2.6倍,为眼径的6.7—7.8倍,为眼间距的2.5—2.9倍,为头宽的1.4—1.6 倍,为口裂宽的1.9—2.5倍。 体延长,前部平扁,后部侧扁。头平扁。吻钝圆。口大,次下位,略横直。上下唇厚,有细小乳突。上、下颌齿呈锥状,形成齿带;犁骨齿2--3行。眼小,圆形,侧上位,位于头的前半部。眼间隔略隆起。前后鼻孔相隔较远,前鼻孔呈短管状。鼻须后伸可及眼前缘,颌须后伸超过眼后缘;颏须2对,几等长,后伸可达眼后缘。鳃孔大,鳃盖膜不与鳃峡相连。 第一背鳍骨质硬刺前缘粗糙,后缘具弱锯齿,起点位于胸鳍基略后之垂直上方;第二背鳍起点位于腹鳍起点略后之垂直上方,后端与尾鳍相连。臀鳍基长,后端与尾鳍连接。胸鳍硬刺前缘粗糙,后缘具弱锯齿,与背鳍硬刺等长,后伸不及腹鳍。腹鳍起点略前于第二背鳍起点的垂直下方,距胸鳍基后端大于距臀鳍起点。肛门距臀鳍起点较距腹鳍基后端为近。 活体背褐黑色,腹部白色。体侧中央及上半部有2条浅黄色纵带:第二背鳍、臀鳍和尾鳍边缘为黑色。 |
生物学描述 | 为暖水性中下层小型鱼类,栖息于近海岸岩石海底,以沙蚕、蠕虫、小虾、小蟹等为食。 产卵期为4—5月,产卵于岩石缝中。一般体长为250 mm左右,产量少。 |
分布信息 | 南海及东海南部;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硬骨鱼纲 鲇形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