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Siluriformes |
目中文名 | 鲇形目 |
科名 | Sisoridae |
科中文名 | 鮡科 |
学名 | Glyptosternum maculatum (Regan, 1905) |
中文名 | 黑斑原鮡 |
引证 | Parexostoma maculatus Regan, 1905; Parexostoma stoliczkae Lloyd, 1908; Glyptosternon maculatum 张春霖等, 1964; |
俗名 | palinia(藏语译音); |
形态描述 | 背鳍条i-6;臀鳍条i-5;胸鳍条i-11;腹鳍条i-5。 体长为体高的5.3—6.8倍,为头长的3.5—4.4倍,为头宽的4.0—4.9倍,为尾柄长的4.7—5.5倍,为前背长的2.5—2.7倍。头长为吻长的1.9—2.3倍,为眼间距的3.0—3.8倍,为口裂宽的2.0—2.6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7—2.3倍。 背缘自吻端向后逐渐隆起,腹面平坦。头纵扁。吻圆。鼻须达眼或略超过;颌须末端延长、尖细,伸达胸鳍起点或稍后;外侧颏须刚达胸鳍起点或略不及。须的发达程度有随个体增大而减弱的趋势。口唇部及前胸密布乳突,个体越大,乳突分布面越广。鳃孔伸达腹面,其下角与外侧颏须基部的连接线约与身体纵轴平行。 背鳍起点距脂鳍起点显著较距吻端为近;背鳍平卧时,末端约与腹鳍基中点相对,可稍前或稍后。脂鳍后端不与尾鳍连合,界线分明,起点在腹鳍末端之前上方或略相对。臀鳍起点距尾鳍基显著较距腹鳍起点为远。胸鳍末端显著不达腹鳍起点。腹鳍起点距胸鳍起点较距臀鳍起点为远。肛门距腹鳍基后端大于或等于距臀鳍起点。尾鳍近于平截。 背部和体侧为橄榄色,密布不规则黑色斑点,腹部浅黄色。各鳍有黑色斑点散在,尾鳍后缘有一道白边。唯年楚河的标本,不论大小,都为均一的橄榄色,并无斑点。 喜居于急流水中的石下和隙间。主要以环节动物和昆虫幼虫为食。每年3—5月产卵于磊流的石缝中。除食用外,肉、骨、胆均可人药。肉晾干、研细可治妇女病、肠胃病以及促疮疖化脓;骨烧成灰,研细,可治水肿;胆囊晾干,去皮研细,外用治疮疡热痛、白内障、烧伤(青海省生物研究所、同仁县隆务卫生所,1975:110)。 |
分布信息 | 雅鲁藏布江水系; |
标本信息 | 测量标本 10尾;体长81—258mm;采自西藏拉萨(拉萨河)、林芝(尼洋河)、日喀则(年楚河)。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硬骨鱼纲 鲇形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