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Siluriformes |
目中文名 | 鲇形目 |
科名 | Sisoridae |
科中文名 | 鮡科 |
学名 | Pareuchiloglanis kamengensis (Jayaram, 1966) |
中文名 | 扁头鮡 |
引证 | Euchiloglanis kamengensis Jayaram, 1966; Euchiloglanis kamengensis 伍献文等, 1981; |
形态描述 | 背鳍条i-5—6;臀鳍条i-4—5;胸鳍条i-14—16;腹鳍条i-5。 体长为体高的6.0—7.8倍,为头长的3.6—4.5倍,为尾柄长的4.3—6.0倍,为前背长的2.8—3.2倍。头长为吻长的1—2.0倍,为眼间距的3.0—4.6倍,为头宽的1.0—1.2倍,为口裂宽的2.3—2.9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2.0—3.0倍。 鼻须几达或刚达眼前缘;颌须末端钝圆或略尖,几达或略超过胸鳍起点。鳃孔下角与胸鳍第三至五分枝鳍条的基部相对,位于胸鳍基中点或稍下。齿细柱状,末端尖,外列齿较粗壮且齿冠略扁,尤以下颌齿为显著,越往里越尖细,埋于皮下,仅露尖端。上颌齿带中央有明显缺刻。唇部及胸部密布小乳突,个体越大,乳突越多,分布面越广。 背鳍平卧时,鳍条末端略超过腹鳍基后端,起点距吻端相当于至脂鳍起点稍后。脂鳍起点与腹鳍末端相对或稍前,基长小于、等于或大于前背长。臀鳍起点至尾鳍基显著不及至腹鳍基后端,个别可相等。胸鳍刚达或超过腹鳍起点。腹鳍明显不达肛门,少数几乎达肛门。肛门至臀鳍起点显著较至腹鳍基后端为近。尾鳍平截或微凹。 周身灰黑,腹部乳黄。背鳍中央、脂鳍起点和末端、尾鳍中央各有一块界线不清的黄斑,偶鳍后缘略淡。 |
生物学描述 | 生活在多石的主河道及溪流,水势很急或在岩石上翻滚,平时伏居石缝间隙,主食水年昆虫,如毛翅目、蜉蝣目及鞘翅目的幼虫,还吃少量植物沉渣。胃检还发现蚯蚓和蝌蚪的残体。养在脸盆里,腹部紧贴盆壁,借偶鳍和身体的左右移动,匍匐前进,可以“爬”出盆外。离水不会立即死亡。为产地食用鱼。 |
分布信息 | 雅鲁藏布江、伊洛瓦底江、怒江、澜沧扛等水系; 印度的布拉马普特拉河水系 ; |
标本信息 | 测量标本 61尾;体长58—198 mm;采自云南云龙县老窝、贡山县巴坡、泸水县古浪、保山县瓦窑,西藏的察隅、墨脱、通麦。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硬骨鱼纲 鲇形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