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Tetraodontiformes |
目中文名 | 鲀形目 |
科名 | Balistidae |
科中文名 | 鳞鲀科 |
学名 | Balistoides conspicillum (Bloch et Schneider, 1801) |
中文名 | 圆斑拟鳞鲀 |
引证 | Balistoides conspicillum 沈世杰, 1993; Balistoides conspicillum Whitley, 1937; Balisles conspicillum Bloch et Schneider, 1801; Balistoides niger Woods, 1966; Pachynathus conspicillum Jordan et Snyder, 1901; Balistes niger Bonnaterre, 1788(not of Bloch, 1786); Balistes conspicillum 苏锦祥, 1979; |
形态描述 | 测量标本3尾,体长274~323 mm,采白西沙群岛永兴岛及海南清澜。 背鳍Ⅲ,2+23~24;臀鳍1+20~22;胸鳍1+13~14;尾鳍1+10+1。 体长为体高1.8~2.4倍,为头长3.3~3.4倍。头长为吻长1.3~1.4倍,为眼径5.0~8.1倍。 体长椭圆形,侧扁而高,背、腹缘均呈圆弧形。尾柄短,侧扁,尾柄长为尾柄高1.4~1.6倍。体高大于头长。头中等大。吻中长,眼前方、鼻孔下方有一纵凹沟。眼中大,眼间隔宽而隆起,眼间隔宽为眼径2.0~2.7倍。鼻孔小,每侧2个,位于眼的前方。口小,前位。上下颌齿均1行,齿白色,外缘均有凹刻,每侧4枚,上颌齿较锐 尖,下颌齿楔状。唇肥厚。 鳃孔几垂直,侧中位,位于眼后缘后下方,头长为鳃孔长3.4倍。脊椎骨7+11=18。 鳞片中等大,菱形,头体除上下唇外全部被鳞,颊部全被鳞,鳃孔后方有数枚大骨板状鳞。尾柄鳞片上有2~3行逆行小棘(或瘤突),每行具3~8个小棘,向前仅达第二背鳍后部1/5~1/4处。 背鳍2个,第一背鳍始于鳃孔上方,具3鳍棘,第一鳍棘粗大,前缘及两侧有许多细粒状突起,头长为其长1.6倍;第二鳍棘细尖,第一鳍棘为*长2.1倍;第三鳍棘短小,第二鳍棘为其长3.6倍。第二背鳍始于腹鳍棘后上方。臀鳍与第二背鳍相似,起点在第二背鳍中部下方。胸鳍短,圆形,头长为其长2.8倍。腹鳍棘中大,约与眼径等长,棘上有许多粒状突起。尾鳍几呈截形或圆形,较短。 体褐色,眼间隔处有1深褐色宽带向眼后下方延伸,眼前方有1黄色宽带,由吻中部背缘向眼下方延伸。吻端黄色,口唇外周有1圈白色条纹,尾柄黄色。体下半部有3~4行大形白色圆斑(新鲜时为黄色)。体背部眼至第二背鳍间黄色,具网状黑色斑点,尾柄部也有橘黄色网纹。第一背鳍深褐色,第二背鳍、臀鳍及胸鳍均淡褐色,基部均有黄色带纹。尾鳍黄色,后缘具深褐色宽带,近基部叉为褐色。 |
生物学描述 | 圆斑拟鳞鲀为暖水性鱼类,体长可达270 mm以上。喜栖息在珊瑚礁外缘临峭壁处,幼鱼在超过20 m的峭壁洞穴岩嵴附近活动,以底栖动物和藻类为食。由于体色艳丽,是价值很高的观赏鱼类。 |
分布信息 | 国外分布于印度洋非洲东海岸到太平洋中部波利尼西亚,北至日本南部和朝鲜半岛。; 中国产于西沙群岛、海南岛及台湾沿海。;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硬骨鱼纲 鲀形目 海蛾鱼目 喉盘鱼目 鮟鱇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