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Tetraodontiformes |
目中文名 | 鲀形目 |
科名 | Balistidae |
科中文名 | 鳞鲀科 |
学名 | Melichthys vidua (Solander, 1844) |
中文名 | 黑边角鳞鲀 |
引证 | Balistes vidua 苏锦祥, 1979; Pachynathus nyeteris Jordan et Evermann, 1903; Melichthys vidua; Melichthys vidua Sleeker, 1865; Balistes vidua Solander in Richardsn, 1844; Balistes vidua 李思忠, 1962; Oncobalistes erythropterus Fowler, 1946; |
形态描述 | 背鳍1II,2+28~32;臀鳍2+25~28;胸鳍14~16;尾鳍1+10+1。体侧鳞62~70横行。 体长为体高1.7~2.0倍,为头长3.2~3.6倍。头长为吻长1.3~1.5倍,为眼径4.8~6.6倍。 体长椭圆形,侧扁,吻端至第一背鳍起点的背缘稍凸起。尾柄短,尾柄长为尾柄高1.2~1.5倍。头中大,侧扁而高,背、腹缘圆弧形。吻圆突,眼前方有一纵凹沟)眼较小,侧位而高,眼间隔宽而圆凸,眼间隔宽为眼径1.8~2.6倍。鼻孔小,每侧2个,位于眼前方。口小,前位。上下颌齿边缘较平直,每侧具齿4枚,中央2齿呈门齿状,边缘平直。唇肥厚。鳃孔侧位,微斜,其位置稍后于眼的后缘。 头体除上下唇外全被鳞片,颊部全有鳞,鳞较小,多为菱形,表面有一些细纵纹。鳃孔后方有5~7个骨板状大鳞。尾部两侧无棘突或瘤状突起。头部自口角至鳃孔下方具26~29横行鳞片。 背鳍2个,第一背鳍始于鳃孔上方,具3鳍棘,第一鳍棘粗大,棘前缘有许多粒状突起,头长为其长1.9-2.2倍;第二鳍棘细弱,第三鳍棘极短,埋于背缘鳍沟内。第二背鳍始于肛门上方,前方鳍条较长,后方鳍条渐短小,基底较长,体长为基底长2.7~2.9倍。臀鳍与第二背鳍相似,起点约在第二背鳍第六、第七鳍条下方,基底短于第二背鳍基底。胸鳍短圆形,侧中位,头长为胸鳍长3.1~3.5倍。腹鳍合为1短棘,能活动。尾鳍截形。 液浸标本黑褐色,尾柄前段褐色,后段色浅,呈黄色。第二背鳍和臀鳍黄色,鳍前缘与外缘黑色。胸鳍黄色,边缘黑色。尾鳍黄色,上下缘黑色。幼体标本眼周围有深褐色纹呈辐状排列,第二背鳍及臀鳍上有3~4条纵行褐色线纹。 |
生物学描述 | 黑边角鳞鲀为热带暖水性鱼类,体长可达300mm左右。 |
分布信息 | 中国产于西沙群岛永兴岛、隐矶滩海域和台湾沿海; 国外分布于自印度洋非洲东海岸至太平洋中部夏威夷群岛,北至日本。; |
标本信息 | 测量标本12尾,体长164 ~251 mm,采自西沙群岛永兴岛及台湾(其中USNM标本4尾)。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硬骨鱼纲 鲀形目 海蛾鱼目 喉盘鱼目 鮟鱇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