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Tetraodontiformes |
目中文名 | 鲀形目 |
科名 | Balistidae |
科中文名 | 鳞鲀科 |
学名 | Rhinecanthus verrucosus (Linnaeus, 1758) |
中文名 | 大斑锉鳞鲀 |
引证 | Rhinecanthus verrucosus Munro, 1967; Balistes (Balistupus) verrucosus Bleeker, 1865; Bulistes cinereus Gunther, 1870; Balistes verrucosus Kner, 1865~1867; Balistes verrucosus Linnaeus, 1758; Rhinecanthus verrucosus 沈世杰, 1993; |
形态描述 | 背鳍Ⅲ,2十21~24;臀鳍2+19~21;胸鳍1+12~13;尾鳍1+10+1。体侧鳞34~37横行。 体长为体高1.9~2.2倍,为头长2.4~2.7倍。头长为吻长1.4~1.5倍,为眼径4.3~5.4倍。 体长椭圆形,侧扁而高,背缘圆弧形。尾柄短,侧扁,尾柄长为尾柄高1.0~1.2倍。头长大,背缘在眼前方稍凹入。吻较长,眼前方无纵凹沟。鼻孔小,每侧2个,位于眼前方。口小,前位。上下颌均有具凹刻的楔状齿。唇肥厚。鳃孔短,几垂直或稍倾斜,下端与眼的后缘相对。脊椎骨7+11=18。 鳞中等大,多为菱形,除上下唇外全体被鳞。鳃孔后方有数枚骨板状大鳞。尾部有3行向前倒的黑色钩状棘,下方2行明显长于上方1行,每行有9~10棘。 背鳍2个,第一背鳍起点在鳃孔上方,具3鳍棘,第一鳍棘粗大,棘上有2行粒状突起,吻长为其长1.4~1.6倍;第二鳍棘细尖,第三鳍棘极短,纳于背缘鳍沟内。第二背鳍始于肛门上方。臀鳍与第二背鳍相似,外缘圆弧形。胸鳍短圆形,侧位。腹鳍棘短,能活动,棘上有一些小棘突。尾鳍截形。 体深褐色,腹部色浅。自眼下方至胸鳍基底有1黑色宽带,宽带的两边及中央有蓝色线纹。眼间隔褐色,边缘有蓝色线纹。口角浅蓝色,自下唇至胸鳍基底下缘有一红色线纹。体腹侧有1大形黑斑。尾柄部有1黑色横带。第一背鳍褐色,第二背鳍、臀鳍及胸鳍灰黄色。尾鳍黄褐色。 |
生物学描述 | 大斑锉鳞鲀为暖水性鱼类,在热带珊瑚丛中较常见,体长可达180mm。 |
分布信息 | 中国现知产于台湾沿海; 国外广泛分布于印度一西太平洋海域。;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硬骨鱼纲 鲀形目 海蛾鱼目 喉盘鱼目 鮟鱇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