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Tetraodontiformes |
目中文名 | 鲀形目 |
科名 | Monacanthidae |
科中文名 | 单角鲀科 |
学名 | Pervagor janthinosoma (Bleeker, 1854) |
中文名 | 前角鲀 |
引证 | Monacanthus janthinosoma Bleeker, 1854; Perrugor janthinosoma 沈世杰, 1993; |
形态描述 | 背鳍Ⅱ,31~35;臀鳍28~32;胸鳍12~13;尾鳍1+10十1。 体长为体高1.7倍,为头长3.2倍。头长为吻长1.45倍,为眼径4.1倍。 体长椭圆形,侧扁。尾柄侧扁而高,较短,尾柄高为尾柄长3.2倍。头稍小,侧视三角形。吻稍尖突,背缘稍凹人。眼小,侧位而高,眼间隔隆起。鼻孔小,每侧2个,位于眼前方。口小,前位。上下颌齿楔状,上颌齿2行,外行每侧3枚,内行每侧2枚;下颌齿单行,每侧3枚。鳃孔小,侧中位,稍斜裂,位于眼后缘下方。 鳞片小,每一鳞片的基板上的鳞棘排列成单行。体侧中央的鳞片较密集,不易个别辨认。 背鳍2个,第一背鳍具2鳍棘,第一鳍棘稍粗长,起点在眼中央前方,鳍棘长大于吻长,约等于头长,鳍棘前缘有许多粒状突起,后侧缘每侧有10枚左右的强逆棘;第二鳍棘细弱,隐于背中沟的皮膜下;第一鳍棘后的鳍膜甚短小。第二背鳍延长,起点在肛门上方,前部鳍条稍高起。臀鳍与第二背鳍同形,起点在第二背鳍第四鳍条下方,前部鳍条也稍高起。胸鳍短,圆形,侧中位。腹鳍合成1鳍棘,由3对特化鳞组成,连于腰带骨后端,能活动,鳍棘上有一些倒棘。腹鳍棘后方的鳍膜中大。尾鳍短,圆形。 新鲜标本体色多变,体深棕色、黑棕色、棕绿色、橙棕色,或淡棕色且具许多深色斑纹,通常头部和体前半部的体色较体后部的颜色深,但体后半部绝不呈淡棕色。体上具许多极小黑点,且排列成许多排列规则的水平纵行线纹。鳃孔周围具一明显黑斑。第二背鳍和臀鳍浅色,鳍上有褐色斑点连成5~7纵行线纹尾鳍橘黄或橙色,鳍上具褐色斑点连成8、9横行线纹,外缘线纹颜色较深。 本种无实测标本,以上描述参考沈世杰(1993)、 Nakabo (1993)等的资料。 |
生物学描述 | 前角鲀是暖水性鱼类,个体不大。 |
分布信息 | 中国产于台湾沿海; 国外分布于西太平洋日本等海域。;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硬骨鱼纲 鲀形目 海蛾鱼目 喉盘鱼目 鮟鱇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