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Tetraodontiformes |
目中文名 | 鲀形目 |
科名 | Monacanthidae |
科中文名 | 单角鲀科 |
学名 | Pervagor melanocephalus (Bleeker, 1853) |
中文名 | 黑前角鲀 |
引证 | Monacanthus melanocephalus Bleeker, 1853; Pervagor melanocephalus Smith, 1950; Perzaagor melanocephalus 苏锦祥, 1979; Stephanolepis melanocephalus Herre, 1924; |
形态描述 | 测量标本3尾,体长91~99 mm,采自西沙群岛赵述岛及海南岛沿海。 背鳍Ⅱ,29~32;臀鳍27~30;胸鳍10~12;尾鳍1+10+1。 体长为体高1.9~2.0倍,为头长3.3~3.5倍。头长为吻长1.3~1.4倍,为眼径3.7~3.8倍。 体长椭圆形,腹缘圆弧形,背缘浅弧形。尾柄短而侧扁,尾柄高为尾柄长的2倍。头中大,侧视似三角形。吻稍尖突,背缘明显凹人。眼中大,位高,眼间隔隆起。鼻孔小,每侧2个,位于眼前方。口小,前位。上下颌齿楔状,外缘棕色,上颌齿2行,外行每侧3个,内行每侧2个,前方一枚尖形,后方一枚有凹刻;下颌齿单行,每侧3枚。鳃孔小,侧中位,稍倾斜,下端与眼后缘相对。 鳞片小而粗糙,每一鳞片基板上的鳞棘基部合并,顶端具3~7棘,排成1行,居中的1枚棘稍粗壮且长,各鳞棘的棘尖均朝尾部方向弯曲,犹如戟一样。头部鳞棘粗壮且短,棘数较多;躯干部背部与腹部的鳞棘相似,腹部的棘数稍少,体侧中央的鳞片清楚可辨认;尾柄部的鳞棘特别细长,呈刚毛状,基部也合并,棘尖向两侧伸展。 背鳍2个,第一背鳍具2鳍棘,第一鳍棘强大,起点在眼中央前方,鳍棘长度约与头长相等,前缘有许多细粒状小棘,鳍棘后侧缘各有1排倒行的强棘,每侧约15~16枚,两侧倒棘相对排列;第二鳍棘细弱,隐于背中沟的皮膜下;鳍棘后的鳍膜中大。第二背鳍延长,起点在肛门前上方,前部鳍条不高起。臀鳍与第二背鳍同形,起点在第二背鳍第八、九鳍条下方,前部鳍条不高起。胸鳍短,圆形,侧中位略偏下。腹鳍合为1鳍棘,由3对特化鳞组成,连于腰带骨后端,能活动,鳍棘的两侧具5~6枚倒行的强棘。尾鳍较短,圆形。 液浸标本黑褐色,鳃孔上方有1大黑斑。第二背鳍及臀鳍均灰褐色,鳍上有许多黑褐色斑点,连成6~7纵行条纹。胸鳍灰褐色。尾鳍灰褐色,后缘橘红色,鳍的外缘有黑褐色斑点,连成5、6条横行条纹。 |
生物学描述 | 黑前角鲀为暖水性鱼类,个体不大,一般体长在100 mm左右。 |
分布信息 | 中国分布于西沙群岛和海南岛附近海域。; 国外分布于红海、印度洋至太平洋斐济群岛等热带海区,北至日本,南至澳大利亚。;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硬骨鱼纲 鲀形目 海蛾鱼目 喉盘鱼目 鮟鱇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