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Tetraodontiformes |
目中文名 | 鲀形目 |
科名 | Monacanthidae |
科中文名 | 单角鲀科 |
学名 | Pseudalutarius nasicornis (Temminck et Schlegel), 1850 |
中文名 | 拟革鲀 |
引证 | Pseudalutarius nasicornis Herre, 1924; Pseudaluteres nasicornis Kamohara, 1940; Aluteres nasicornis Temminck et Schlegel, 1850; Pseudalutarius nasicornis 李庆欣、杨家驹等, 1991; |
形态描述 | 背鳍II,46~51;臀鳍44~50;胸鳍12~13;尾鳍1+10+1。 体长为体高2.5~3.4倍,为头长3.8~4.2倍。头长为吻长1.4~1.7倍,为眼径3.7~5.0倍。 体长椭圆形,甚侧扁。雌雄鱼的体形略有差异,雄鱼体较高,而雌鱼则稍低。尾柄稍短,尾柄长为尾柄高1.6倍左右。体背缘自第二背鳍起点至第一背鳍呈直线向下倾斜。头中大,侧视近三角形,雄鱼头部腹面明显隆突,雌鱼则较平直或稍凹人。吻稍长,吻长为眼径2.6~3.3倍。眼稍小,侧位而高,眼间隔宽为眼径1.4倍左右。鼻孔小,每侧2个,位于眼前缘上方,两鼻孔全被鼻瓣遮盖。口小,前位。上下颌齿楔状,边缘呈锯齿状,上颌齿2行,外行每侧3枚,稍宽大,内行每侧2枚,齿窄而尖;下颌 齿单行,每侧2枚,齿宽大。唇较薄,光滑。鳃孔中大,侧中位,稍倾斜,其下角与眼后缘相对。 头体除吻背缘外,全体被以细鳞,每鳞的基板上有约8个横列的绒状小刺,尾柄部鳞棘呈刚毛状。无侧线。 背鳍2个,第一背鳍具2鳍棘,第一鳍棘较粗长,位于眼前缘的前上方,棘缘略具粒突,头长为第一鳍棘长1.6~1.8倍;第二鳍棘极短小,常隐于皮膜下。第二背鳍甚延长,起点在肛门的前上方,具46~51不分支鳍条。臀鳍与第二背鳍同形,起点后于第二背鳍起点,具44~50不分支鳍条。胸鳍短小,略呈圆形,侧中位。尾鳍后缘圆形。 体灰黄色或褐色,从头部至尾鳍基有2条褐色纵带,上面一条沿体背缘向后延伸,下面一条沿眼后的水平线向后延伸至尾鳍基中部。背鳍、臀鳍及胸鳍灰黄色。尾鳍褐色,基部有1黄褐色横带。 |
生物学描述 | 拟革鲀为暖水性鱼类,常栖息于100 m以上的热带海洋底部。个体稍大,最大个体可达170mm左右。 |
分布信息 | 国外分布于日本南部、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及印度洋。; 中国现知仅在南沙群岛海域有发现;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硬骨鱼纲 鲀形目 海蛾鱼目 喉盘鱼目 鮟鱇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