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Tetraodontiformes |
目中文名 | 鲀形目 |
科名 | Monacanthidae |
科中文名 | 单角鲀科 |
学名 | Stephanolepis cirrhifer (Temminck et Schlegel, 1850) |
中文名 | 丝背细鳞鲀 |
引证 | Monacanthus cirrhifer Temminck et Schlegel, 1850; Stephanolepis cirrhifer 苏锦祥, 1985; Stephanolepis cirrhifer 沈世杰, 1993; Monacanthus setifer (not of Bennett) Gunther, 1870; Monacanthus setifer 李思忠, 1962; Stephanolepis cirrhifer Jordan et Fowler, 1903; |
形态描述 | 背鳍Ⅱ,31~35;臀鳍31~33;胸鳍13~15;尾鳍1+l0+l。 体长为体高1.5~1.9倍,为头长2.8~3.3倍。头长为吻长1.3~1.7倍,为眼径3.0~4.7倍。 体短菱形,侧扁而高,背缘第一、第二背鳍间近平直或稍凹人。尾柄短而高,侧扁,尾柄长等于或稍小于尾柄高。头中大,短而高,侧视近三角形。吻高大,背缘近斜直形。眼中大,上侧位,眼间隔中央略呈凸棱状,眼间隔宽等于或稍大于眼径。鼻孔小,每侧2个,位于眼的前方。口小,前位。上下颌齿楔状,上颌齿2行,外行每侧3枚,内行每侧2枚;下颌齿单行,每侧3枚。唇厚。鳃孔侧中位,稍倾斜,其下端与眼后缘相对。 头体均被细鳞,每一鳞的基板上的鳞棘愈合成柄状,其外端有许多小棘,整个鳞棘呈蘑菇状。头部唇后鳞的鳞棘较少,有的排列成行;躯干背部鳞较大,鳞棘多;躯干腹部鳞与背部的相似;尾部鳞稍小,排列较稀疏,鳞棘少,尾柄中部有部分鳞的鳞棘稍延长。 背鳍2个,第一背鳍具2鳍棘,第一鳍棘较粗壮,稍短,位于眼后半部上方,鳍棘前缘有粒状突起,后缘具倒棘;第二鳍棘短小,紧贴在第一鳍棘后方,常隐于皮下。第二背鳍延长,起点在肛门的背侧或稍前的上方,前部鳍条稍长,雄鱼的第二鳍条特别延长呈丝状,为第一、第三鳍条2.5倍左右。臀鳍与第二背鳍同形,起点在第二背鳍第五、六鳍条下方。胸鳍短圆形。腹鳍合为1鳍棘,由3对特化鳞组成,连于腰带骨后端,能活动。腹鳍棘后的鳍膜较小。尾鳍圆截形。 体黄褐色,体侧有黑色斑纹,连成6~8条断续的纵行斑纹。第一背鳍棘上有3、4个深色横斑,鳍膜灰褐色。第二背鳍及臀鳍的下半部具褐色宽纹。尾鳍基部及外缘具灰褐色横带。 |
生物学描述 | 丝背细鳞鲀为近海底栖小型鱼类。个体不大,一般体长100~160mm左右,最大个体可达300mm。主要摄食底栖生物,如端足类、瓣鳃类、海胆类等,此外还摄食介形类、挠足类等。 |
分布信息 | 国外分布于印度洋非洲东海岸至西太平洋,东至印度尼西亚,北至日本,南至澳大利亚; 中国产于东海南部、南海及台湾沿海; |
标本信息 | 测量标本31尾,体长53.7~185 mm,采自福建福鼎、厦门、东山、台湾浅滩、台湾堆西南海域,广东汕尾、闸坡、盐田、澳头,香港。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硬骨鱼纲 鲀形目 海蛾鱼目 喉盘鱼目 鮟鱇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