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Tetraodontiformes |
目中文名 | 鲀形目 |
科名 | Monacanthidae |
科中文名 | 单角鲀科 |
学名 | Thamnaconus tessellatus (Gunther , 1880) |
中文名 | 密斑马面鲀 |
引证 | Thamnaconus tessellatus Masuda et al., 1984; Monacan thus tessellatus Gunther, 1880; Gntherines nigromaculatus Tanaka, 1911; Gantherines lessellatus Herre, 1924; Cantherines tessellatus 李思忠, 1962; |
形态描述 | 体长为体高2.2~2.4倍,为头长3.1~3.2倍。头长为吻长1.2~1.4倍,为眼径3.0~3.9倍。 体长椭圆形,侧扁。尾柄短而高,侧扁,尾柄长为尾柄高1.1~1.4倍。头中大,背、腹缘均稍隆突,或背缘较斜直,侧视近三角形。吻长,尖突。眼中大,上侧位,眼间隔隆凸,眼间隔宽为眼径0.9~1.2倍。鼻孔小,每侧2个,位于眼的前方。口小,前位。上下颌齿楔状,上颌齿2行,外行每侧3枚,内行每侧2枚;下颌齿单行,每侧3枚。唇较薄。鳃孔侧中位,鳃孔长约等于或大于眼径,斜裂,下端与眼前缘相对,上端与眼中央偏后的位置相对;鳃孔大部分或全部在口裂水平线之下。 鳞细小,基板长椭圆形,表面鳞棘多,密集地排成2行,常偏于鳞的一侧,各棘间有一定距离。头部鳞棘2行,棘数少;躯干背部鳞棘2行以上,棘稍短,但棘数多;躯干腹部鳞棘多为2行,紧靠在鳞的一侧,棘数少;尾部鳞棘多行,棘细长。 背鳍2个,第一背鳍具2鳍棘,第一鳍棘较粗大,起点在眼中央的上方或后方,头长为鳍棘长1.2~1.3倍,鳍棘表面有细粒状突起,前缘有2行小倒棘,后侧缘各有1行约22~26枚小倒棘;第二鳍棘短小,紧贴在第一背鳍棘后方,常隐于皮膜下。第二背鳍延长,起点在肛门正上方,前部鳍条稍高起,以第六至第九鳍条最长。臀鳍与第二背鳍相似,起点在第二背鳍第六、七鳍条下方,前部鳍条也稍高起。胸鳍短,圆形,侧中位偏下。腹鳍合为1鳍棘,由2对特化鳞组成,连于腰带骨后端,不能活动,短棘每侧有4、5枚小刺。腹鳍棘后方的鳍膜不发达。尾鳍圆截形。 头体灰褐色,两侧有许多黑褐色斑点,小鱼的斑点较大,每侧有7~10纵行黑斑;大形鱼的斑点较小,但数较多,每侧有约13~16纵行黑斑,斑径约与瞳孔等大。体腹侧灰色,斑点少或无斑点。第一背鳍灰褐色至黑褐色,第二背鳍、臀鳍、胸鳍淡褐色,尾鳍深色,无黑色边缘。 |
生物学描述 | 密斑马面鲀为暖水性鱼类,个体中大,大的可达280mm,为底层生活的鱼。 |
分布信息 | 国外分布于西太平洋的日本和菲律宾。; 中国产于南海; |
标本信息 | 测量标本4尾,体长117.4~196mm,采自广东汕尾和海南文昌清澜 背鳍Ⅱ,34~36;臀鳍32~33;胸鳍13~14;尾鳍1+10+l。 |
分类学讨论 | 本种与盛产于南海的黄鳍马面鲀常有混淆,后者虽也有斑纹,但色浅呈暗斑,数目少,仅排列成4~5行,尾鳍外缘黑色。而本种的斑点色深,黑褐色,大多排列成10行左右,尾鳍外缘无黑色边缘。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硬骨鱼纲 鲀形目 海蛾鱼目 喉盘鱼目 鮟鱇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