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Tetraodontiformes |
目中文名 | 鲀形目 |
科名 | Diodontidae |
科中文名 | 刺鲀科 |
学名 | Cyclichthys spilostylus Leis et Randall, 1981 |
中文名 | 刺斑圆短刺鲀 |
引证 | Chilomycterus echinatus Clark et Gohar, 1953; Cyclichthys spilostylus Smith et Heemstra, 1986; Chilomycterus spilostylus Leis et Randall, 1981; Cyclichthys echinatus Cohen, 1975; |
形态描述 | 背鳍12~13;臀鳍10~12;胸鳍20~22;尾鳍1+7+1。 体长为体高1.9~2.9倍,为头长2.2~3.4倍。头长为吻长2.9~3.9倍,为眼径4.4~5.6倍。 体长卵圆形,稍平扁。尾柄短而细,尾柄长为尾柄高1.3~2.0倍。头宽大,平扁,背视近半圆形,体长为头宽2.5~3.2倍。吻钝圆形,颇短。眼稍小,周缘有发达的眼皮,侧位而高,距吻端较距鳃孔为近。眼间隔很宽,中央微凹,眼间隔宽为眼径2.7~4.5倍。鼻孔每侧2个,位于囊状鼻突起两侧,距眼较距吻端为近。口稍小,前位而稍低,为浅弧状。上下颌齿各愈合成1大喙状齿,无中央缝,齿较坚厚。唇发达,在口缘有绒状短突起。各鳃盖骨均埋在厚皮下。鳃孔为直立短缝状,侧位而高,位于胸鳍基底前方,鳃孔长为眼径0.9~1.2倍。 头、体除吻端及尾柄外均被粗短的棘,棘近基部的横断面为三角形,近棘尖处则为圆形。体上棘均粗短,最长棘约等于眼径的1/2。头顶的棘有3~4棘根,头体其他部分的棘具3棘根,均不能活动。眼上缘具3棘,左右中央眼上棘间在眼间隔具2棘。前额部在鼻突起之间有1棘。尾柄上.完全无棘。背面自前额至背鳍起点具1l~12棘;下颌后方一至臀鳍起点(或肛门)具19棘;左右胸鳍间的背部具5~6棘。 背鳍1个,始于肛门前上方,圆形,中部鳍条较长。臀鳍与背鳍同形,起点在背鳍基底后端后方。胸鳍宽短,上下缘的鳍条稍长。尾鳍圆形,头长为尾鳍长3.5~4.6倍。体灰褐色至深褐色,腹部自色,背部的棘基部有浅色斑点,体侧及腹部棘的基部大多各有1黑色斑点(生活时常呈黄色)。各鳍多为灰褐色,没有斑点,鳍外缘常有白色边缘。体上无大形斑块,下颌有时色较深。 |
生物学描述 | 刺斑圆短刺鲀为热带海洋底层鱼类,栖息水层3~90 m,体长可达270 mm。 |
分布信息 | 南海; 本种原鉴定为C. echinatus(李思忠,1962等),Leis (1981)仔细研究了红海、南海及菲律宾等地采集到的标本,认为原鉴定的C. echinatus应确认为1新种,即C.spilostylus,它与Gronow记述的仅产于南非的C. echinatus在体色、鳍的长度及具有叉状鼻瓣等特征上有许多差别。; 自红海、印度洋非洲东南海岸至西太平洋菲律宾。; |
标本信息 | 测量标本16尾,体长100.8~265 mm,采自广东汕尾、闸坡,海南清澜及广西北海。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硬骨鱼纲 鲀形目 海蛾鱼目 喉盘鱼目 鮟鱇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