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Tetraodontiformes |
目中文名 | 鲀形目 |
科名 | Diodontidae |
科中文名 | 刺鲀科 |
学名 | Diodon holocanthus Linnaeus, 1758 |
中文名 | 六斑刺鲀 |
引证 | Diodon holocanthus 沈世杰, 1993; Didoon mactlatus var. A (not of Lacepede) Gunther, 1870; Diodon holocanthus Linnaeus, 1758; Diodon holacanthus 李思忠, 1962; Diodon holacanthus 李思忠, 1955; Diodon holacanthus(alternate spelling ) Jordan et Evermann, 1891; Diodon novemmaculatus Cuvier, 1818; |
形态描述 | 背鳍13~15;臀鳍13~15;胸鳍20~24;尾鳍9。 体长为体高1.8~3.0倍,为头长2.2~2.9倍。头长为吻长2.6~5.3倍,为眼径2.9~5.4倍。 体宽短,稍平扁,头和体前部粗圆。尾柄细短,稍侧扁,尾柄长短于或约等于眼后 头长,为尾柄高1.5~2.7倍。头宽平,头长小于鳃孔至背鳍起点的距离,体长为头宽2.2~3.8倍。吻宽短,前端呈三角形突出,小于眼径。眼大,上侧位,距吻端较距鳃孔为近。眼间隔宽平,中央微凹,眼间隔宽为眼径2.1~4.0倍。鼻孔每侧2个,紧位于鼻瓣的两侧,鼻瓣呈卵圆形突起,距眼比距吻端稍近。口小,前位,上颌稍长于下颌,口裂约与眼下缘在同一水平线上。上下颌齿各具1喙状齿板,无中央缝。唇发达,下颌口角具1唇褶。鳃孔小,中侧位,位于胸鳍基底前方,浅弧形。 头、体除吻端及尾柄外均被长棘,棘大多具2棘根,能活动。吻端至背鳍前具12~16棘,吻端至臀鳍前具12~15棘。额棘很长,体长为其长3.6~7.7倍,稍短于或明显长于胸鳍后方棘,其长约为眼径1.3~1.8倍。鳃孔上方有1~2短而具3棘根的小棘,不能活动。眼前缘下方无1指向腹面的小棘(大西洋种类有此棘)。尾柄上无棘。 背鳍1个,位于体后部、肛门前上方,略呈长方形。臀鳍与背鳍同形,起点在背鳍基底后端下方。胸鳍宽短,侧位,略呈方形,上部鳍条较长。尾鳍后缘圆形。 体背侧面灰褐色,头体上具一些大形黑色斑纹,通常黑斑边缘无浅色环纹:背鳍基底有1圆形黑斑;背鳍和胸鳍间的背中央具1黑色横斑;左右胸鳍基底上方各有1黑色斑块;头顶枕区有1黑色横带;眼区有1黑斑自眼下方向上延伸至眼间隔处,通常左右黑斑连接而横过眼间隔;鳃孔前一般无黑斑,但有些标本在鳃孔前方偶而也有1扩散的黑斑。头腹面无横行的喉斑。体背部及侧面有一些分散的小形黑色斑点,通常不一定分布在棘根附近。体腹面白色,有一些黑色斑点分布。各鳍灰白色(新鲜时为黄色),无黑色斑点。 |
生物学描述 | 六斑刺鲀为热带海洋底层鱼类。平时常单独活动,春末繁殖季节,则大量聚集。雄鱼个体一般比雌鱼大,产卵时雄鱼轻推雌鱼腹部,然后一群雄鱼将一尾雌鱼顶到接近水面,然后就排卵、受精。肉食性,以寄居蟹、大型甲壳类等为食,一般夜间觅食。遇敌害时气囊能使腹部膨大似球状,各棘竖立,以作自卫。栖息水层0~30 m。个体一般不大,多在100~200 mm左右,大的可达300 mm。左右。内脏和生殖腺有毒,一般不作食用。 |
分布信息 | 中国产于黄海、东海、南海及台湾沿海; 国外分布于世界各大洋的热带海区。; |
标本信息 | 测量标本48尾,体长60.7 ~192 mm,采自山东青岛,上海,浙江温州,福建福州、厦门、平潭东库、台湾堆以南及台湾浅滩海域,广东汕尾、盐田、闸坡、遮浪、珠海、碣石、上川岛.海南清澜、莺歌海.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硬骨鱼纲 鲀形目 海蛾鱼目 喉盘鱼目 鮟鱇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