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Tetraodontiformes |
目中文名 | 鲀形目 |
科名 | Tetraodontidae |
科中文名 | 鲀科 |
学名 | Amblyrhynchotes spinosissimus Regan, 1808 |
中文名 | 长刺宽吻鲀 |
引证 | Spheroides spinosissimus Regan, 1908; Amblyrhynchotes spinosissimus Smith, 1953; |
形态描述 | 背鳍9~10;臀鳍7;胸鳍16。鳃耙1+6。椎骨7+12。 体长为体高2.1~.3倍,为头长2.3~2.4倍头长为吻长2.5~2.9倍,为眼径4.0~4.6倍。尾柄长为尾柄高2.0~2.5倍。 体卵圆形,头胸部较粗圆,向后渐细长,略侧扁,尾柄圆锥状,后部侧扁。体侧下缘各侧无明显纵行皮褶。头粗大,钝圆,头长稍小于或等于鳃孔至背鳍起点的距离。吻稍短,圆钝,吻长稍短于眼后头长。眼稍大,圆形,侧上位。眼间隔微凸,宽为眼径的1.8~2.4倍。鼻瓣呈椭圆形,微突起,位于眼前缘上方;鼻孔每侧2个,紧位于鼻瓣内外两侧。口小,前位。上下颌各有2个喙状牙板。唇发达,有绒毛状钝突起,下唇较长,两端向上弯曲,伸达上唇外侧。鳃孔小,侧中位,呈浅弧形状,稍向前倾斜,位于胸鳍基底前方。鳃膜白色。 头体背面、侧面和腹面,除唇部和尾柄后半段光滑无刺外均有稀疏排列的小刺,腹部小刺长于背面小刺。侧线发达,背侧支侧上位,向后伸至背鳍基底前部下方渐向下弯曲,平直伸达尾柄中部末端,向前伸至与眼眶支相连;前方达吻上方,左右吻背支不相连;鳃孔上方左右背侧支产生分支,在项部相连成项背支;在眼眶支后部下方伸出一垂直支,形成头侧支,止于腹侧上方;口角外侧有一下颌支,弯曲,伸达腹侧,止于鳃孔下方;腹面在胸鳍末端下方有一腹侧支,向后伸达尾柄下部末端。 背鳍1个,位于体后部、肛门稍后上方,略呈镰刀形。臀鳍1个,与背鳍几同形,稍短,起点位于背鳍基底中部下方。无腹鳍。胸鳍侧中位,短宽,近方形,后缘呈微圆形。尾鳍宽大,后缘呈平截形。 鳔粗短,后端中央略凹,前后端均钝圆。有气囊。 液浸标本,头体背侧和吻部黑褐色,体侧褐色,腹部浅棕色,眼后上方有一黑褐色斑点,背鳍基底暗褐色,腹面散布许多针尖般小黑点。尾鳍末端为黑色横带状暗色边缘,余鳍均浅黄色。 |
生物学描述 | 长刺宽吻鲀为热带、亚热带近海底层鲀类。肉食性,摄食软体动物、甲壳类和鱼类等。个体不大,一般体长为80~100 mm,大者可达125 mm。 |
分布信息 | 分布于西至非洲东岸,东至南海广东沿海。; 广东沿海; |
标本信息 | 测量标本5尾,体长90.2~13.0 mm,采自广东闸坡,海南清澜港。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硬骨鱼纲 鲀形目 海蛾鱼目 喉盘鱼目 鮟鱇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