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Tetraodontiformes |
目中文名 | 鲀形目 |
科名 | Tetraodontidae |
科中文名 | 鲀科 |
学名 | Arothron manilensis (Proce, 1822) |
中文名 | 线纹叉鼻鲀 |
引证 | Arothron immacnlatus 李春生, 1987; Arothron manilensis 沈世杰, 1993; Arothron manilensis Ming-jenn Yu(于名振), 1996; Tetraodon virgatus Richardson, 1846; Tetraodon manilensis Proee, 1822; |
形态描述 | 依据台湾的鱼类资料描述。 背鳍10;臀鳍9;胸鳍17。 体长为体高2.3~2.6倍,为头长2.6~2.9倍。头长为吻长1.9~2.3倍,为眼径5.4~6.6倍。尾柄长为尾柄高1.1~1.3倍。 体长圆筒形,头胸部粗圆,向后渐细,稍侧扁,尾柄圆锥状,侧扁。体侧下缘无纵走皮褶。头中大,背缘弧形,头高大于头宽。吻短,圆钝。眼中大,侧上位,距吻端较距鳃孔为近。眼间隔宽平,为眼径2.4~2.6倍。无鼻孔,每侧有一深叉状皮质鼻突起,位于眼前力一,距眼较距吻端为近。口小,前位。上下颌各有2个喙状大牙板,中央缝显著。唇发达,两端向上稍弯曲。鳃孔小,侧中位,位于胸鳍基底前方,弧形,稍倾斜,长大于眼径。鳃膜黑色。 头、体除吻端、鳃孔周围和尾柄后半部外,密被细刺。侧线明显,侧上位,背侧在鳃孔上方分出一项背支;向前向下弯曲,伸达眼眶支后端,与此相连;背侧支向后伸达背鳍下方,向下弯曲,达到尾柄中部末端;无吻背支、头侧支和下颌支。 背鳍一个,位于体后部、肛门上方,方刀形。臀鳍一个,与背鳍几同形,起点在背鳍末端下方。无腹鳍。胸鳍短宽,扇形。尾鳍宽大,后缘亚圆形。 体腔大,腹腔灰色。有缥。有气囊。 体灰色,或绿灰色,体背、侧和腹部各侧约有8~20条黑色纵行细条纹,在胸鳍前方尚有3条半圆弧形细条,与后面纵纹相连,如同水流与胸鳍相遇,形成涡流状水纹一般。胸鳍浅黄色。背鳍和臀鳍浅褐色,背鳍稍浓色。尾鳍灰褐色,后缘有深褐边缘。鳃孔与背鳍基部稍黑色。唇略呈浅黄色。 |
生物学描述 | 线纹叉鼻鲀为暖水性近岸底层中小型鱼类。摄食甲壳类、软体类和鱼类,亦摄食珊瑚礁中海藻、珊瑚枝等。一般体长200~300 mm,大的可达450 mm。 |
分布信息 | 我国分布于台湾沿海海域。 ; 分布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热带海域。;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硬骨鱼纲 鲀形目 海蛾鱼目 喉盘鱼目 鮟鱇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