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Tetraodontiformes |
目中文名 | 鲀形目 |
科名 | Tetraodontidae |
科中文名 | 鲀科 |
学名 | Takifugu fasciatus (McClelland, 1844) |
中文名 | 暗纹东方鲀 |
引证 | Tetrodon fasciatus McClelland, 1844; Spheroides ocellatus obscurus Abe, 1949; Fugu obscurus 朱元鼎、许成玉, 1963; Spheroids ocellatus Fowler&Bean (non Osbeck, 1920); Tetraodon ocellatus Shaw, 1930; Takifugu obscurus Matsuura, 1984; Fugu ocellatus obscurus Matsubara, 1955; Spheroides obscurus 李思忠, 1955; Fugu obscurus 成庆泰等, 1975; Takifugu obscurus; |
形态描述 | 测量标本44尾,体长54~285 mm,采自山东烟台、石岛大渔岛、青岛,江苏连云港西连岛、吕泗、江阴、太湖东山,上海吴淞、佘山、长江口,浙江蟹浦、舟山沈家门、蚂蚁岛。 背鳍15~18;臀鳍13~16;胸鳍16~18。 体长为体高3.0~3.8倍,为头长2.7~3.9倍。头长为吻长2.3~3.2倍,为眼径5.7~12.4倍。尾柄长为尾柄高1.4~1.9倍。 体亚圆筒形,头胸部粗圆,微侧扁,躯干后部渐细,尾柄圆锥状,后部渐侧扁。体侧下缘皮褶发达。头中大,钝圆,头长较鳃孔至背鳍起点距短。吻中长,钝圆,吻长短于眼后头长。眼中等大,侧上位。眼间隔宽,微圆突。鼻瓣呈卵圆形突起,位于眼前缘上方;鼻孔每侧2个,紧位于鼻瓣内外侧。口小,前位,上下颌呈喙状,牙齿与上下颌骨愈合,形成4个大牙板,中央缝明显。唇厚,下唇较长,其两侧向上弯曲。鳃孔中大,侧中位,弧斜形,位于胸鳍基底前方。鳃膜白色。 体背面自鼻孔至背鳍起点,腹面自鼻孔下方至肛门稍前方和鳃孔前方均被小刺,吻侧、鳃孔后部体侧面和尾柄光滑无刺。侧线发达,背侧支侧上位;向前与眼眶支相连;前方在吻上方,形成吻背支;眼眶支后端下方向下垂直形成头侧支;在鳃孔上方背侧支的左右横支连成项背支;背侧支向后伸至尾柄末端上方;下颌支自口角下方向后延伸至鳃孔后缘下方;腹侧支由胸鳍末端延伸至尾柄末端下方。 背鳍一个,位于体后部、肛门稍后上方,近似镰刀形,前部鳍条稍长。臀鳍与背鳍几同形,基底稍后于背鳍基底。无腹鳍。胸鳍侧中位,短宽,近似方形,后缘呈亚圆截形。尾鳍宽大,后缘呈稍圆形。 体腔大,腹腔淡色。鳔大。有气囊。 暗纹东方鲀的头骨类型属于暗纹东方鲀型。头骨骨质硬而细密,呈象牙白色。中筛骨短而宽,前部边缘呈浅凹形。额骨隆起面稍宽,具众多纵走细纹。左右额骨隆起线呈细腰形,细腰中部中等宽,前方伸至前额骨后缘内侧,后方伸至额骨后缘外侧。额骨长大于额骨宽。前额骨大而长,,呈三角形,外侧角尖突,前缘平直,向内侧倾斜。眶上缘较短,额骨外缘显著短于前额骨外缘,额骨外缘与蝶耳骨上缘边缘形成锐角。蝶耳骨突起稍宽,平直,或稍向上斜行向外伸出。 生活时体背面茶褐色,5~6条暗褐色宽横纹,横垮于眼后、项部、胸鳍上方和背鳍前部上方,在每条暗褐色宽带之间夹着一条黄褐色窄带。胸斑黑色,显著大于眼径,边缘浅褐绿色。背鳍基部亦有一大黑斑,边缘亦浅褐绿色。幼鱼的暗色横纹上有小白斑,较大个体白斑由渐不明显至消失,暗色横纹亦随生长逐渐不明显至消失。胸鳍基底外侧和内侧均有暗色小斑,此2斑成鱼时仍存在。体侧皮褶呈一黄色宽纵带。胸鳍浅黄褐色。臀鳍黄色末端暗褐色。背鳍和尾鳍黄褐色。尾鳍后缘暗褐色。 |
生物学描述 | 暗纹东方鲀为暖温性底层中大型鱼类。杂食性,喜食贝类、虾类和鱼类,亦食水生昆虫等。体长一般180~280 mm,大的达300 mm。具溯河产卵的习性,每年春末至夏初性成熟的亲鱼成群溯江产卵受精,产完卵的亲鱼返回海里。幼鱼生活在江河或湖泊中生长,当年直接人海或翌年春返回海里,在海里索饵育肥成熟。在长江每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起,成熟亲鱼开始成群由东海人江,溯河至长江中游河段,或进人洞庭湖、勫阳湖产卵。产卵期从4月中下旬至6月下旬,5月为盛产期,卵具黏着性,附着于水草或其他物体上。 |
分类学讨论 | 暗纹东方鲀曾是长江下游的重要渔业捕捞对象之一,主要渔场在南京下游的沿江各县,尤以江阴和镇江龟山头附近为主。江苏省1954年长江产量约1000吨,20世纪60年代后逐渐减少,1968年为130吨,1973年不足50吨。目前据江阴有关方面的报道,资源严重衰退,产量稀少。 本种肉味鲜美,肉质细嫩,但其卵巢、肝脏和血液均有剧毒,尤其在繁殖期毒性更强。上海地区和长江沿岸农村屡有发生吃河鲀中毒身亡的事件。腌制干品,食用较安全。 仅分布于中国、朝鲜。我国产于东海、黄海和渤海,还分布于大清河、长江中下游流域,洞庭湖、番阳湖和太湖等淡水湖泊以及闽江口。 本种在1920年由Fowler和Bean在苏州采集,以Spheroides ocellatus的学名在《美国自然博物馆文集》中加以报道。而后在1930年由Shaw(寿振黄)亦在苏州采集,以Tetraodon ocellatus;的学名在《仿氏生物研究所学会志》上发表。在1949年阿部宗明将福建闽江采集,以Sphoeroides ocellatus obscurus的学名在《日本生物地理学会会报》中以新亚种形式做了报道。而后在1955年由松原喜代松,以Fugu ocellatus obscurus的学名,作了报道。 在我国,1955年李思忠在《黄渤海鱼类调查报告》中首次以星弓斑圆鲀Spheroides obscurus的名称发表。1963年由朱元鼎、许成玉在《东海鱼类志》中以暗色东方鲀Fugu obscurus的名称做出报道。1975年由成庆泰等将中文名改为暗纹东方鲀Fugu ob-sucrus (Abe, 1949)。 然而,本种早在1844年由McCelland将我国舟山和宁波采集,以Tetrodon fascia-tus的学名在《加尔各答自然史杂志》上发表过。本书根据原始记载,将本种学名恢复为原学名Takifugu fasciatus (McCelland, 1844)。中文名暗纹东方鲀仍沿用,不作更改。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硬骨鱼纲 鲀形目 海蛾鱼目 喉盘鱼目 鮟鱇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