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CHIROPTERA |
目中文名 | 翼手目 |
科名 | Vespertilionidae |
科中文名 | 蝙蝠科 |
学名 | Myotis capaccinii |
中文名 | 栉鼠耳蝠 |
俗名 | 毛腿鼠耳蝠; 小蝙蝠; |
形态描述 | (按杭州所采M.c.fimbriatus标本描述) 体型较小,其中12号雄性体重7.6(5.5~10)克,体长42(36~43.2)毫米,前臂长37.9( 37~39)毫米;14号雌性体重7.5( 4.9~8.0)克,体长45.3(44~49)毫米,前臂长39.1( 37.3~40)毫米。耳椭圆形,两耳距离较宽,耳长约等于头长。翼膜发达,止于足踝部。股间膜背腹面均具短毛,其外缘亦具栉状短毛。尾端尖,尾长不及体长。无距缘膜。 身体被毛短而密。背部毛乌褐色,毛尖棕灰色。腹部毛灰褐色,基部黑色。尾基部灰白色。也发现在某些个体中,存在白化型,有全白型,也有在体躯的某一部位出现白斑,如在腹中部、背部和颏部等,白斑大小与位置均不固定。 头骨吻部上翘,中央凹陷,脑颅呈球状,矢状脊明显,但较低。上颌第3前臼齿最大,第2前臼齿最小,位于齿列之中而偏内侧。 量衡度A-15 |
分布信息 | 标本采集于杭州、余杭、富阳、桐庐、淳安、建德、湖州、金华,衢州、江山等。 国内还分布于江苏、安徽、江西、福建。 ; |
经济价值 | 捕食昆虫,尤其嗜食蚊类,对人类有益。粪便能入药,名“夜明砂”。粪便中含有大量磷和钾,可作农田肥料。栉鼠耳蝠种群庞大,粪便集中,易于开采利用,因此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
文献 | 浙江动物志 兽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