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hiophagus hannah   眼镜王蛇

字段 内容
目名 SERPENTIFORMES
目中文名 蛇 目
科名 Elapidae
科中文名 眼镜蛇科
学名 Ophiophagus hannah
中文名 眼镜王蛇
俗名 吹风蛇; 大扁颈蛇; 大扁头风; 大眼镜蛇; 过山峰; 气扁蛇; 山万蛇;
形态描述 依据庆元、泰顺共2号雄性标本描述。顶鳞之后有一对大的枕鳞;上唇鳞7(2—2-3);下唇鳞8,前4片切前颏片;无颊鳞;眼前鳞1,眼后鳞3;颞鳞2+2;背鳞19-15-15行,平滑并有金属光泽,斜行排列;腹鳞238、241片;肛鳞完整;尾下鳞84、91,多数成对,少数单片。
该蛇头部椭圆形,受惊时颈部能膨扁,竖起前半身并“呼呼”作响,具前沟牙。两号标本均为雄性,体全长分别为2200+560、2625+575毫米,后者体重达5000克。尾长/全长分别为0.203、0.180。
体背黑褐色,颈背有两个较宽的倒“V”字形黄白色斑纹,体背有窄的黄白色镶黑边的横斑50多个,越向体后,黑边越粗;头与体前端腹面呈现土黄色,体后段腹面灰褐色,有黑色线状斑纹。
幼体色斑不一样,头背有4条浅色横纹,分别在吻.部、眼的前后和头后;体背黑色,具有窄的黄白色横斑;腹面黄白色,具有窄的黑色或褐色横斑。
分布信息 省内:曾在浙南地区泰顺和庆元发现,数量少。国内还分布于江西、福建、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西藏。;
经济价值 为世界上最大最凶的一种毒蛇,排毒量大,平均每条蛇咬物一次可排干毒量101.9毫克(广西),小白鼠皮下注射半数致死量0.34毫克/公斤。含有混合毒,被咬伤中毒严重,如不及时抢救容易造成死亡。但该蛇并不多见。其肉可供食用,蛇胆及蛇毒可供药用。
文献 浙江动物志 两栖爬行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