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SERPENTIFORMES |
目中文名 | 蛇 目 |
科名 | Viperidae |
科中文名 | 蝰科 |
学名 | Agkistrodon acutus |
中文名 | 五步蛇 |
俗名 | 白花蛇(中药名); 百步蛇; 尖吻蝮; 懒蛇; 盘蛇; 棋盘格; 蕲蛇(药典中药名); 褰鼻蛇; 翘鼻蛇; 五步龙; |
形态描述 | 依据庆元、龙泉、泰顺、松阳、文成、开化、武康、武义、天台、四明山、余‘杭11雄(其中1条亚成体)、10雌,共21号标本描述(表2—65)。上唇鳞7,下唇鳞11,少数10片,前3片或少数前2片切前颏片;颊鳞3,少数4片,偶有1或2片;眼前鳞3(2),少数1片,眼后鳞2,偶有1片;颞鳞变化较大,2+4,3+4,2+5,3+6,2+2,3+5,3+6;背鳞21( 22、23、20)-21-17(19、16),最外1~3行弱棱,其余均起强棱并具有鳞孔,棱的后半部隆起成嵴,所以体表极粗糙;腹鳞雄性160~167,平均162.5片,雌性160~172,平均167片;肛鳞完整;尾下鳞有单行有成对,雄性55~62,平均60,雌性48~58,平均54.8。 头大,呈三角形,吻端向背前方翘起,体粗短,尾短,向后突然变细;鼻鳞与颊窝之间有3个小鳞片;眼相对而言比较小,瞳孔垂直椭圆形;系管牙类毒蛇,管牙粗长;体全长一般1000毫米左右,10条雄性成体平均1003+180毫米,10条雌性成体平均992十141毫米;尾长/体长雄性平均0.146,雌性平均0.128。 头背棕黑色或棕褐色,头侧自吻鳞经眼至口角上唇鳞以上棕黑色,以下黄白色,由于头部上半部沿眼睛水平以上色深,不易看清眼球,人们误认为五步蛇经常处于闭眼状态,事实上所有的蛇类均无能动的眼睑,眼睛永远是睁着的;头腹及喉部为白色,散在有少数黑褐色斑点;体背深棕、棕褐或黄褐色,具有15~20块灰白色方形大斑,实际上是体两侧具有深色三角形斑,尖角在背中线相接而成的,有的三角形顶尖相互错开,便形成不完整的浅色方块;腹面灰白色,两侧有两行近圆形的黑褐色块斑,并有不规则的小斑点;尾背也具灰白色方块斑2~5个,其余为黑褐色,尾尖成角质刺,俗称“佛指甲”。 |
分布信息 | 省内:除东海岛屿之外均有分布,系本省山区主要剧毒蛇。国内还分布于安徽(南部)、江西、福建(北部)、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东部)、贵州。其范围大致在东经104。以东,北纬25 0到31。之间。国外仅越南北部有产,量少,主产于我国。; |
经济价值 | 系传统的珍贵药材,为主要的出口物资之一,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其干称“蕲蛇千”或“白花蛇干”,有清凉解毒,驱风祛湿之功,胆有明目作用,肉可食用。 但它又是管牙类剧毒蛇,以血循毒为主,排毒量大,平均每条蛇一次排干毒159.5毫克(浙江)、176.1毫克(福建);LDso=8.9毫克/公斤(小白鼠皮下注射)。人畜被咬伤出血严重,如不及时急救治疗常造成肢体残废甚至死亡。为产地山区威胁劳动人民健康的主 要毒蛇种。 |
文献 | 浙江动物志 两栖爬行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