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Passeriformes |
目中文名 | 雀形目 |
科名 | Fringillidae |
科中文名 | 雀科 |
学名 | Emberiza ticehursti |
中文名 | 东北亚种 |
引证 | Emberiza elegans sibirica Sushkin, 1925,Proc. Boston Soc. Nat. Hist. 38:29 (西伯利亚东南部沿海边区:Sidemi); nec E. sibirica Gmelin (= E. aureola Pallas, 1773).; |
鉴定特征 | 喉部鲜黄色。 |
形态描述 | 雄鸟:头顶和冠羽以及头侧均黑色;眉纹前白后黄,直到枕部;后颈和腰及尾上覆羽等大都灰色;背栗褐色。具黑色羽干纹;两翅和尾大都黑褐色。颏黑、喉部鲜黄色,胸部有一半月形黑斑;下体余部灰白,两胁具黑褐色细纹。 雌鸟:羽色较雄鸟暗淡;头部为褐色,稍带黄色。胸前的黑色块斑不显或消失。 嘴黑褐色;脚肉色。 生态喜栖于山区疏林或溪水旁的灌木丛间,平时常结成小群活动。春天雄鸟鸣声婉转,极为动听。5—6月间,在本溪草河口林区解剖的鸟胃中,见主要以夜蛾、卷叶蛾等昆虫为食。也取食杂草种子。在长白山林区观察,此鸟营巢于疏林地的小树和灌丛上,多数一年繁殖1窝,部分个体繁殖两窝。巢离地76厘米,用干枯的杨树、椴树的内层纤维和干草以及较粗的干草根筑成,内层多用细草根和草茎,其中混有毛发等物。14个巢的测量:巢高8—11厘米,内径5.5—7.6厘米,外径9—13厘米,深4.3—6.0厘米。第1次营巢每窝产卵5—6枚,第2窝是3枚或4枚。卵为灰白色,上有不规则黑褐电、紫褐色和黑色斑点。卵重1.8—1.9克,大小为16—20×14—17毫米(赵正阶,1982)。 取食害虫和杂草种子,对农林有益,也为有名的笼鸟。 量衡度A-310: |
分布信息 | 桓仁(木盂子IV—VIII),本溪(达贝沟、草河口IV—IX),宽甸(大川头),凤城(通远堡),岫岩,丹东(锦江山),东沟,庄河(III),大连(I—V、X—XII),新金,盖县(万福I),沈阳(I,IV),灯塔(铧子),营口(建一K),大洼(赵圈河V),义县(碾盘沟III、IV、X),凌源(VI、IX、XII),锦县(圈河),锦西(黄土坎)。夏候鸟。; |
文献 | 辽宁动物志 鸟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