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Anura |
目中文名 | 无尾目 |
科名 | Bufonidae |
科中文名 | 蟾蜍科 |
学名 | Bufo raddei |
中文名 | 花背蟾蜍 |
俗名 | 小疥蛤蟆; 小癞蛤蟆; |
鉴定特征 | 体型较小,背面花斑明显,腹面无黑斑。 |
形态描述 | 体长52~69mm,雄性个体平均57.03mm,雌性个体平均61.57mm;头长小于头宽;吻端圆;吻棱显著;眼间距略大于鼻间距,而略小于上眼睑宽;鼓膜显著,椭圆形。无犁骨齿及颌齿。舌端不分叉。 前肢粗短;指细短,指长顺序为3、1、2、4,第四指颇短,约为第三指的1/2;指末端黑色或黑棕色;关节下瘤不成对;外掌突大而圆,深棕色,内掌突小而色浅。后肢短,仅为体长的110%,足比胫长;趾短,趾短黑色或深棕色;趾基部相连成半蹼;关节下瘤小而清晰;内蹠突较大色深,外蹠突小而色浅。 雄性皮肤粗糙,头部、上眼睑及背面密布大小不等的疣粒;雌性头侧、吻端及体背面疣粒较少;耳后腺大而扁;四肢及腹部皮肤平滑;腹部后端及股部下面有较大的疣粒。 生活时雄性背面多呈橄榄色,上有不规则的花斑,在分散的灰色疣粒上有红点;雌性背面为浅绿色,有明显的酱色花斑,疣粒上亦有红点;头后体背正中常有浅绿色脊线;上颌边缘及四肢有深棕色纹。两性腹面均为乳白色,腹后端为灰色,一般无斑点,个别个体有黑色分散的小斑点。福尔马林液浸标本呈深灰色,深色花斑显著,但红点不显。雄性前肢内侧三指基部有黑色婚垫;有单咽下内声囊;无雄性线。 |
分布信息 | 国外分布于俄罗斯、蒙古及朝鲜。; 石家庄市及辖区的辛集、藁城、晋州、新乐、鹿泉、平山、井陉、栾城、正定、行唐、灵寿、高邑、赵县、赞皇、深泽、无极、元氏,邯郸市及辖区的武安、邯郸、永年、曲周、馆陶、魏县、成安、大名、涉县、鸡泽、邱县、广平、肥乡、临漳、磁县,邢台市及郊县南宫、沙河、邢台、柏乡、任县、清河、宁晋、威县、隆尧、临城、广宗、临西、内丘、平乡、巨鹿、新河、南和,保定市及郊县涿州、定州、安国、高碑店、满城、清苑、涞水、阜平、徐水、定兴、唐县、高阳、容城、涞源、望都、安新、易县、曲阳、蠡县、顺平、博野、雄县,张家口市及郊县宣化、康保、张北、阳原、赤城、沽源、怀来、蔚县、涿鹿,承德市及郊县承德、兴隆、平泉、滦平、隆化、围场、宽城,唐山市及郊县遵化、迁安、迁西、滦南、丰润、玉田,秦皇岛及郊县青龙,沧州市及郊县泊头、任丘、河间、沧县、青县、东光、南皮、吴桥、献县、孟村,廊坊市及郊县霸州、三河、固安、永清、香河、大城、文安、大厂,衡水市及郊县冀州、深州、饶阳、枣强、故城、阜城、安平、武邑、景县、武强,北京市及郊县石景山、房山、通州、昌平、延庆、怀柔、密云、顺义、平谷、大兴,天津市及郊县蓟县、宝坻、武清、静海、宁河等地均有分布。国内见于东北、华北、西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地; |
经济价值 | 为农林业有益动物。蟾酥、干蟾及胆均可入药。 |
文献 | 河北动物志 两栖 爬行 哺乳动物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