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Carnivora |
目中文名 | 食肉目 |
科名 | Canidae |
科中文名 | 犬科 |
学名 | Vulpes vulpes |
中文名 | 赤狐 |
引证 | Canis vulpes Linnaeus,1758,Syst. Nat. l0th ed. I:40(瑞典乌普萨拉); Canis karagan Erxleben,1777,Syst. Reg. Anim. Mamm.,556; |
俗名 | 草狐; 红狐; 狐狸; 火狐狸; 野狐; |
鉴定特征 | 体型细长,嘴狭长,耳直立,耳背上半部黑色,背毛由浅棕红色至深褐色,四肢短小,四肢外侧黑色,尾毛蓬松,尾端白色,尾长超过体长的一半。 |
形态描述 | 四肢短小,吻狭长,耳直立且高而尖。体细长,尾较粗长,长度超过体长之半,尾毛蓬松,尖端白。躯体背腹具长针毛,冬毛丰厚绒密;足、掌生有浓密的短毛。背部毛色浅棕红色或淡污红色;地理差异大则狐的个体变异也很大,往往在同一地区发现有黄褐色、棕褐色或鲜黄褐色的个体。耳背上部及四肢外侧均趋黑色。颈下、胸、腹以及后腿内侧污灰色至污白色,四肢有模糊的暗纹。尾部背面毛色红褐,混杂黑色,尾的腹面从尾端到根部由淡黑色至棕白色,尾梢白。 头骨较长而低扁,吻部较长,纹端至眼眶的距离大致等于眶后突至人字嵴的长度,而明显大于臼齿间宽。颧骨粗壮发达,腭骨颧突和颞骨颧突均较宽,鼻骨细长,后端不超过上颌骨的后缘,额前部平缓,中间有一狭沟。眶前孔位于第三、四上前臼齿之间,眶后突尖贿,近前外缘外低凹,脑颅高略大于其宽。人字嵴发达,矢状嵴不显著。听泡明显鼓突,下颌低而细长,脑室呈卵圆形(图130)。 上颌门齿微呈弧形排列。上犬齿发达,尖长。犬齿与门齿空隙较大。第一上白齿发达,齿尖明显,第二、三上臼齿近相等,主峰之后可见后齿尖,上齿裂之前内叶明显,上臼齿内侧之前尖与后尖虽小,但较锋利,齿带可见。下门齿第三枚能见到发育良好的外叶,下白齿细长,下裂齿与下臼齿齿峰锋利,下裂齿之根座具2个齿尖。 |
分布信息 | 国外分布于日本、朝鲜、印度、蒙古、欧洲、北非、近东、中东、南亚及中南半岛等。; 赤狐在河北分布于石家庄市的井陉、行唐、赞皇、平山、元氏;唐山市的丰润、迁西、遵化;秦皇岛市的青龙;邯郸市的涉县、武安;邢台市的邢台、内丘;张家口市的下花园、宣化、张北、康保、沽源、尚义、蔚县、阳原、怀安、万全、怀来、涿鹿、赤城、崇礼;承德市的承德、兴隆、平泉、滦平、隆化、丰宁、宽城、围场;保定市的易县、涞源、唐县、涞水、安新、阜平以及北京、天津。国内除台湾和海南岛外各地均有分布。; |
分类学讨论 | 亚种分化 赤狐已记载的有35个亚种(Ellermann,1951),我国有5个亚种(汪松,1979),即蒙新亚种(V.v.karagan Erxleben,1777)分布于北部草原及半荒漠地带,主要有内蒙古中部、陕西、甘肃、宁夏北部、新疆北部;西藏亚种(V.v.montanaPearson,1836)分布于云南西部、西藏、新疆南部;华南亚种(V.v.hoole Swinhoe,1870)分布于山西、陕西、河南、浙江、湖南、四川(西康地区除外)、云南、福建等地;东北亚种(V.v.daurica Ognev,1931)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华北亚种(V.v.tschiliensis Matschie,1908)分布于河北、河南北部等地。河北有1个亚种,即华北亚种。 |
经济价值 | 赤狐为重要的毛皮兽。狐皮是制裘的原料。裘皮毛长绒厚,色泽鲜丽,可做皮衣、皮领、皮帽子、围巾和衣袖等,经济价值高。 赤狐多以各种啮齿动物为食,有益于农林业的发展,但近几年来,由于过度猎捕,野外种群数量减少,使资源数量在不断下降,应禁止猎捕,积极开展饲养繁殖及驯化工作,加强科学研究,提高饲养狐的毛皮质量,禁止利用野生幼狐作种源。 由于赤狐的分布很广,又因其毛皮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经常被猎捕,因而造成自然种群数量下降。据调查统计,河北有2000多只赤狐。 |
文献 | 河北动物志 两栖 爬行 哺乳动物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