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Chiroptera |
目中文名 | 翼手目 |
科名 | Molossidae |
科中文名 | 犬吻蝠科 |
学名 | Tadarida teniotis |
中文名 | 宽耳犬吻蝠 |
引证 | Cephalotes teniotis Rafinesque,1814,Precis Som.12(意大利西西里岛); Tadarida latouchei Thomas,1920,Ann. Mag.N.H.,5:283; Nyctinomus insignis Blyth,1861,J.Asiat.Soc.Bengal,30:90; |
俗名 | 宽耳皱唇蝠; 皱唇蝠; |
鉴定特征 | 体型较大,前臂长50mm以上。耳壳大,耳屏退化,左右耳内缘加厚,在额部中央几相连。尾的后半段由股间膜背面伸出游离,游离段约占尾长的50%。 |
形态描述 | 被毛(特别是背部)密生细软,如绒毛。耳壳宽大,内缘加厚,左右内缘在额部中央几乎相连,耳屏小而退化。吻部粗显。翼膜狭长,前臂骨长50mm以上。各指掌骨中以第三、四掌骨最长,第五掌骨短,仅为第四掌骨的60%,第五指指骨长最多只及第三指的1/2。尾的后半段由股间膜背面伸出游离,游离段长约占尾长的50%。第一指短粗,爪钝。 体背毛色棕褐或烟褐,毛基色淡,基部几成白色,体背色从前向后、中央和两侧均一致。翼膜仅在前翼膜背面有少许毛。游离尾都具很稀短的白毛,几乎不可见。股间膜腹面也具很稀的白毛。腹面毛色较背面淡,毛基亦白色。后足被毛,趾端毛稀长,尤以第五趾内侧最明显。爪尖灰白。 头骨宽大。上颌骨斜向外侧扩张,眶间部收缩较小。脑颅平,额顶骨处中央下凹,顶骨中央隆起。头骨嵴不明显。颌骨颧突上方向外侧突出如小刺,颧弓粗大直。腭骨宽短,后缘与最后上臼齿后缘齐平而略向后。听泡正常。齿骨冠突低(图56)。 上门齿2枚,左右间隙较大,犬齿状,外侧小尖极低。犬齿发达。第一上前臼齿极小,单尖。第二上前臼齿正常,外侧齿突发达,高于颊齿列其他臼齿外侧齿突,但低于犬齿齿突;内侧齿突低,与其他臼齿内侧齿突高低一致。第一、二上臼齿正常,外侧齿突“W”型,内侧齿突低。第三上臼齿后附尖消失,使“W”型不完整。侧面观整个上齿列呈一斜线,前高后低。下门齿3枚,上端分2叉,排列交错紧密。犬齿发达,锥型。下前臼齿正常,第一下前臼齿不特别小型,单尖。下臼齿齿突“W”型,但不似上臼齿具内侧齿突。整个下齿列侧面观呈一直线,前端略高。齿式:1.1.2.3/3.1.2.3=32。 |
分布信息 | 分布于北京西山山洞。国内分布于安徽、福建、广西和云南等省区。; |
分类学讨论 | 依Ellerman等(1951)本种有4个亚种,其中国内分布2个亚种。福建亚种(T. t.insignis)分布福建、安徽等地,云南亚种(T. t.coecata)则只分布云南省。Thomas(1920)根据采自秦皇岛标本命名T. latouchei,Ellerman等(1951)将其归入福建亚种。Corbet(1978)将其他3个亚种全部合并,除指名亚种外,只保留福建亚种,云南亚种合并入福建亚种。这样国内只有一个福建亚种。 |
文献 | 河北动物志 两栖 爬行 哺乳动物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