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Chiroptera |
目中文名 | 翼手目 |
科名 | Vespertilionidae |
科中文名 | 蝙蝠科 |
学名 | Miniopterus schreibersi |
中文名 | 普通长翼蝠 |
引证 | Miniopterus schreibersi chinensis Thomas,1908,P.Z.S.Lon.,638(北京); Vespertilio schreibersii Kuhl,1819,Ann.Wetterau.Ges.Naturk.,4,2:185(匈牙利); |
俗名 | 长翼蝠; 长指蝠; 折翼蝠; |
鉴定特征 | 体型中等大小。全身暗黑褐色。翼膜狭长,第三指的第二指节特别延长,相当于第一指节的3倍。 |
形态描述 | 体型中等大小。头吻短圆。耳小浅圆,耳长不超过10mm,耳屏也小。前臂长约48mm。拇指短,爪弱。翼膜狭长。第三指第一指节短,不及第二指节骨1/2。第四指第一指节也短于第二指节,第三、四、五指掌骨长依欢递减。后肢略长,跗部细。爪细弱。 体背毛浓密细软。体背暗黑褐色,带有光泽。背毛基黑色,毛尖黑褐色。腹毛色较背毛色淡,毛基亦黑色。 头骨整体观较小,颅全长约16mm。吻部短,额骨急剧隆起。直嵴与人字嵴发达。颅顶较平直。腭骨短宽,表面具5~6横褶,后缘略超过第三上臼齿后缘联线。颧弓纤细(图68)。 上门齿小,左右间隙较大。内门齿斜向内侧,与第二门齿部分重叠。犬齿发达,与门齿间有一空隙。上前臼齿2枚,第一上前臼齿甚小,齿突小而低。排列略偏整个齿列的内侧。臼齿外侧齿突“W”形,内侧2个齿突低,前后排列。第三上臼齿后附尖消失,“W”形不完整,齿型侧扁。下颌门齿每侧3枚,左右排列紧密,齿冠分3叉。犬齿大。第一、二下前臼齿等大,较第三下前臼齿小。下臼齿3枚,第一、二枚较大,第三枚略小。 |
分布信息 | 仅见于北京房山、门头沟两区的山区岩洞内。国内主要分布于华北地区以南省区。; |
分类学讨论 | 普通长翼蝠的亚种分化较多。Ellerman等(1951)记录了5个亚种,其中3个亚种国内分布。包括尼泊尔亚种(M. s.fuliginosus)、台湾亚种(M.s.blepotis)和华北亚种(M.s.chinensis)。G.Allen (1923)命名的福建亚种(M.s.parvipes),Ellerman等将其与日本亚种(M.s japoniae)一起并入尼泊尔亚种。对福建亚种是否成立,国内有不同意见(罗蓉等,1993)。Corbet(1978)认为古北界存在4个亚种,将华北亚种、福建亚种和日本亚种一并并入尼泊尔亚种之中,但对华北亚种留有疑问。Corbet(1992)认为普通长翼蝠在东洋界共有7个亚种,上述各亚种均予以承认。以上各亚种,特别是国内的4个亚种的鉴别主要是毛色的深浅,难以判定。本志保留国内4个亚种,河北地区普通长翼蝠当属华北亚种。 管鼻蝠亚科Murininae 鼻孔向外延长如同小管。上颌前臼齿不特别退化,特别是第一上前臼齿。管鼻蝠亚科包括2属,管鼻蝠属和毛翼管鼻蝠属,国内均有分布。河北地区只有管鼻蝠属1种分布。 |
文献 | 河北动物志 两栖 爬行 哺乳动物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