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Chiroptera |
目中文名 | 翼手目 |
科名 | Vespertilionidae |
科中文名 | 蝙蝠科 |
学名 | Eptesicus serotinus |
中文名 | 棕蝠 |
引证 | Eptesicus serotinus pallens Miller,1911.Proc. Biol.Soc. Wash.,24,53(中国甘肃); Vespertilio serotinus Schreber,1774,Saugeth. 1,pl. 53(text,167)(法国); |
俗名 | 蝙蝠; 大棕蝠; 夜棕蝠; |
鉴定特征 | 体型中等大,前臂长50mm左右。体毛以棕色为主,腹面色较浅。头骨吻部两侧鼓凸,鼻窦之深不及吻端至眶间狭缩处全长之半。 |
形态描述 | 体型较大,前臂长50mm以上。吻宽圆。耳壳横平,耳屏长不及耳壳长一半,顶端圆钝。眼大而圆。第三、四、五指掌骨约等长。尾端有3mm左有伸出股间膜。 体背毛色黑褐,头颈部棕黄褐色明显。背毛基略有灰色不显,头颈部毛基灰色较背后部明显。腹毛棕白色,毛基浅灰褐色,毛尖白色。背腹毛色差别较大。背毛柔软细长,腹毛较背毛短而稀疏。 头骨粗壮低平,凹凸或棱嵴分明。鼻骨部较宽,头骨吻部两侧鼓凸。鼻窦之深不及吻端至眶间狭缩处全长之半,鼻窦后伸,斜向中央略弧形。吻鼻部平坦,中央略有凹陷。眶间部狭缩。脑颅部分不特别隆起,仅比吻鼻部略高,圆滑,直嵴不明显,人字嵴明显。枕骨与顶骨几成直角。腭骨宽长,后缘达眶间狭缩处,明显超过最后上臼齿后缘联线。颧弓发达,有眶上突,颧宽显著大于后头宽。听泡小而低(图66)。 上颌内门齿显著高于外门齿,2齿突,外齿突稍低,外门齿小,贴附内门齿前外侧。犬齿粗大圆锥形,与门齿间有一小门齿大小的间隙。上前臼齿1枚,齿突高仅次于犬齿齿突,而高于其他臼齿齿突。第一、二臼齿大于第三臼齿。第三臼齿附尖后尖退化,侧扁横列,大小仅及前面臼齿的1/2。下颌门齿排列紧密有重叠,各门齿具3小叶。犬齿发达,排列前后无间隙。第一、二下前臼齿正常。第一下前臼齿较明显低于其后的下前臼齿。下臼齿前外侧齿突最高,后侧齿突低。齿式:2.1.1.3/3.1.2.3=32。 |
分布信息 | 见于北京的房山、海淀及天津等地。国内多数省区都有分布。; |
分类学讨论 | 棕幅分布很广,亚种分化也很多。Ellerman等(1951)给出2个亚种,南方亚种(E.s.anderoni)和北方亚种(E.s.pallens),同时对台湾棕蝠(E.horikawai)表示疑问,认为可能也是棕蝠的一个亚种。Corbet(1978)认可了北方亚种,而对南方亚种和台湾亚种留有疑问。棕蝠的北方亚种分布国内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河北地区棕蝠当属北方亚种。 |
文献 | 河北动物志 两栖 爬行 哺乳动物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