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Rodentia |
目中文名 | 啮齿目 |
科名 | Cricetidae |
科中文名 | 仓鼠科 |
学名 | Myospalax fontanieri |
中文名 | 中华鼢鼠 |
引证 | Siphneus fontanieri Milne-Edwards,1867,Ann.Sci. Nat.,7(5):376(北京附近); Siphneus fontanieri Büchner,1892,Melanges Biol.,13:143~147(甘肃西部); |
俗名 | 方氏鼢鼠; 瞎鼢; 瞎老鼠; |
鉴定特征 | 颅骨后端枕骨面从人字嵴处逐渐弯下,不与颅骨面垂直;第三上臼齿后方有一个延伸的小突起;尾较长,具白色短毛,头顶中央有一白斑。 |
形态描述 | 体型与东北鼢鼠近似,但前足较细小,爪也较短,第二、第三指上的爪几相等。尾也较东北鼢鼠的长,白色短毛较密,但外观仍能见到皮肤。吻短钝,耳壳不发达,隐于毛被之下,眼小,几乎为毛所隐蔽。 头顶、身体背面及侧面毛基灰褐色而发亮,毛尖带明显的锈红色。额部中央具有一白色斑点,唇周围白色不明显,吻上方的淡色区域较小,耳不露于毛外。身体腹面灰黑色,毛尖稍带锈红色。尾及前后足背面垧具稀疏白色短细毛。 头骨粗大,有明显的棱角。颞嵴左右几乎平行,上枕骨从人字嵴处向后略为延伸,再逐渐向后下弯,不形成截切面。颅骨较宽,从头骨后方看,宽度显著大于高度。鼻骨较窄,后缘中间有一缺刻,其后端一般超过前颌骨的后端。额骨幼体平扁,老年个体有发达的眶上嵴,向后经过颞嵴延伸至人字嵴处(图104)。 牙齿结构基本与东北鼢鼠相似,但上门齿较短,齿根不在第一上曰齿前方形成明显的突起。第三上臼齿的后端,多一个向后外方斜伸的小突起。第三下臼齿内侧第一内陷角较浅。 |
分布信息 | 中华鼢鼠为我国特有种,在河北分布于崇礼、张家口、保定、承德及北京东北160km处。国内见于内蒙古、山东、山西、河南、陕西、青海、甘肃、湖北、四川等地。; |
分类学讨论 | 亚种分化 中华鼢鼠有2个亚种,即指名亚种M.f.fontanieri(Milne-Edwards,1867)分布于河北西部、山西、河南、内蒙古鄂尔多斯等地;甘肃亚种M.f.cansus(Lyon,1907)分布于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湖北、四川等地。河北有1个亚种,即指名亚种。 |
经济价值 | 中华鼢鼠对农业、牧业、林业的危害均极大,咬断植物根部,致使植株死亡,或把整株植物从地下拉走,啃咬树根,破坏草原,是分布区内的重要害鼠。毛皮可以加工制作衣帽、手套等,肉可食用,肉及骨骼可以入药。 |
文献 | 河北动物志 两栖 爬行 哺乳动物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