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Rodentia |
目中文名 | 啮齿目 |
科名 | Muridae |
科中文名 | 鼠科 |
学名 | Apodemus agrarius |
中文名 | 黑线姬鼠 |
引证 | Mus agrarirus Pallas,1771,Reisc.Russ.,1:454(伏尔加河流域); |
俗名 | 黑线鼠; 田姬鼠; |
鉴定特征 | 背部中央具有一条黑色纵纹,第三上臼齿内侧具2个齿突。 |
形态描述 | 体形与大林姬鼠相仿,属于小形鼠类,体长83~119mm。尾短于体长,约为体长的2/3。耳较短,向前折时不到达眼部。四肢较弱,掌部有较小的足垫2个;蹠部短。乳头4对,胸部和腹部各2对。 身体背面棕褐色,也有一些鼠体呈现锈红褐色,背部中央从两耳之间往后延伸到尾基部,有一条黑色纵纹;背毛的基部暗灰色,中段为棕黄色,毛尖深褐色。腹面和四肢内侧灰白色,毛基深灰色或灰黑色。体侧棕黄色,并杂有少量带白色尖端的灰毛。尾的背面棕灰色,尾端较深,两侧及腹面呈白色,尾毛稀疏,尾轴鳞片裸露,尾环也较明显。 头骨细长,吻部稍尖。额骨后缘与顶骨的缝合两侧向前伸,使额骨后缘成一锐角,嵌于顶骨前缘。顶间骨略呈正方形。枕骨具有一定斜度。眶上嵴明显(图84)。 门齿孔的后端不达第一上臼齿的连接线。第一上臼齿有3纵列齿尖,第一横列的中间齿尖甚大,内侧的齿尖较外侧的发达,且其位置也稍偏后,使3个齿尖形成一个偏斜的弧形;第二上臼齿的第一横列齿尖只有1个内侧齿尖,第三上臼齿小,侧前方有2个圆形的齿突。 |
分布信息 | 黑线姬鼠在河北分布比较广泛,除张北坝上干草原和围场坝上草甸草原外,其他地理省均有分布。国内分布于辽宁、贵州、云南、西藏、上海、浙江、江苏、江西、湖南、广东、香港、海南、广西、福建、台湾等地。; 国外见于朝鲜、蒙古、俄罗斯直到欧洲西部。; |
分类学讨论 | 亚种分化 黑线姬鼠记载有11个亚种,我国分布5个亚种,即指名亚种(A.a.agrarius Pallas,1771)分布于新疆;台湾亚种(A.a.insulaemus Tokuda,1941)分布于台湾;东北亚种(A.a.mantchuricus Thomas,1898)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东部;长江亚种(A.a.ningpoensis Swinhoe,1870)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江西、湖南、贵州、四川、福建;华北亚种(A.o.pallidior Thomas,1908)分布于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河南、江苏、贵州、四川等地。河北分布1个亚种,即华北亚种。 |
经济价值 | 黑线姬鼠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啮损作物禾苗和树苗,并盗吃粮食。黑线姬鼠是出血热的天然宿主,也可自然感染鼠疫,在内蒙古曾从其体内分离出鼠疫杆菌。 |
文献 | 河北动物志 两栖 爬行 哺乳动物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