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Rodentia |
目中文名 | 啮齿目 |
科名 | Sciuridae |
科中文名 | 松鼠科 |
学名 | Trogopterus xanthipes |
中文名 | 复齿鼯鼠 |
引证 | Pteromys xanthipes Miline-Edward,1867,Ann.des Sci.Nat.Zool.,8(5):376(河北东北部); |
俗名 | 橙足鼯鼠; 飞虎; 寒达达; 寒号鸟; 树标子; |
鉴定特征 | 体型较大,体毛赭褐色,耳基部被有长毛所形成的簇毛,四足背面橙红色。 |
形态描述 | 体型较大,体长加尾长大于500mm。耳壳基部内侧和外侧具黑色族毛,长而柔软。前后肢之间有皮膜相连。尾外观平扁,尾长大于体长,尾毛长而蓬松,前肢4指,后肢5趾。 身体背部毛色为褐黄色,毛基黑灰色,毛尖淡黄色,额部夹杂有灰白色毛,颈背部黄色较背部明显。耳前侧及吻部呈橘黄色。腹部毛色为灰白色,具淡橙色的毛尖。前后肢之间的飞膜与腹面相同,喉边缘为灰白并有淡橙色的毛,背腹面分界清晰。尾背面毛色较体背毛色浅,尾端毛呈黑色,尾腹面毛色为浅黄色或黄褐色。前后足背面为橙黄色,后足杂有灰黑色。 头骨短较粗壮,吻短而钝,鼻骨前端略凸,眶间部略凹。颧弓低平,较薄弱,听泡显著,但不特别膨大(图73)。 门齿唇面光滑无纵沟,第一上前臼齿(P1)很小,隐于第二上前臼齿(P2)之前内侧,故外侧面观不易见到,第二上前臼齿(p2)较其后的臼齿显著变大,臼齿咀嚼面复杂,釉质成岛状或折叠成不规则齿面。各上臼齿内侧均有1个“I”形釉质褶。第一上臼齿(M1)和第二上臼齿(M2)的后缘中部及接近第三上臼齿(M3)内后角各有一深的凹折。 |
分布信息 | 复齿鼯鼠为中国特有种。在河北分布于石家庄的井陉、平山、灵寿、赞皇;邯郸的涉县;保定的满城、涞水、阜平、唐县、涞源、易县、顺平;张家口的蔚县、涿鹿;承德的兴隆、滦平、丰宁;北京的怀柔、门头沟、百花山等地。国内分布于山西、陕西、湖北、四川、云南、西藏等省(区)。; |
分类学讨论 | 亚种分化 复齿鼯鼠一共有4个亚种,即指名亚种(T.x.xanthipes Milne-Edward,1867)分布于辽宁、吉林、山西、陕西;湖北亚种(T.x.mordax Thomos,1914)分布于湖北、四川东部;西藏亚种(T.x.himalaicus Thomos,1914)分布于西藏南部;云南亚种(T.x.edithae Thomos,1923)分布于云南、四川的巴塘等地。河北有1个亚种,即指名亚种。 |
经济价值 | 毛皮美观可以利用,但皮板脆弱,质量较次。粪便可以人药,即中药“五灵脂”,可止痛、散淤、活血,用于治疗心绞痛、跌打损伤等。因数量不多,对林业危害不十分显著。 |
文献 | 河北动物志 两栖 爬行 哺乳动物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