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Rodentia |
目中文名 | 啮齿目 |
科名 | Sciuridae |
科中文名 | 松鼠科 |
学名 | Citellus dauricus |
中文名 | 达乌尔黄鼠 |
引证 | Spermophilus dauricus Brant,1844,Bull.Phys.Math.Ac.Sci.st.Petersb.,2:379(内蒙古呼伦池。; |
俗名 | 草原黄鼠; 大眼贼; 蒙古黄鼠; |
鉴定特征 | 体型较粗壮,眼大,耳郭小,尾较短,其长不超过体长之半。背毛黄褐色。 |
形态描述 | 体型中等,较粗壮,体长190~210mm。头大,眼大,耳郭退化成嵴状。有颊囊,尾短,其长不超过体长之半,前足掌部裸露,掌垫2枚,指垫3枚。后足躕部被毛,趾垫4枚,前爪较后爪发达,爪呈黑色。雌性乳头4对。 背部毛色为黄褐色,体侧为沙黄色。背毛基部灰色,末端沙黄色。额及头顶部毛短,呈黄褐色,两颊灰黄色。眼周有细的污白色圈。腹部毛色淡黄色。尾背面颜色与体背相似,尾端毛为三色,基部黄褐色,中间黑色,尖端黄白色。夏毛色浅,换毛后毛色较深。 头骨外形粗壮,呈椭圆形,吻端略尖。眶间较窄,眶间宽小于鼻骨末端到眶上突后缘的额骨缝长,眶上突粗短,基部前端有缺口,颧骨粗壮,无人字嵴。听泡长大于宽(图78)。 门齿狭扁,略向外凸,唇面黄色,后无切迹。第一上前臼齿(P1)呈柱状,约为第一上臼齿(M1)的1/2,4个颊齿呈微弧形排列。 |
分布信息 | 国外见于俄罗斯、蒙古等国。; 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河北分布于石家庄市的辛集、藁城、晋州、新乐、正定、深泽、无极;邢台市的市区、南宫、沙城、柏乡、任县、清河、宁晋、威县、临城、广宗、临西、内丘、平乡、新河;保定市的市区、定州、安国、清苑、高阳、望都、曲阳、蠡县、博野;张家口的市区、宣化、康保、张北、阳原、赤城、沽源、怀安、怀来、崇礼、尚义、蔚县、涿鹿、万全;承德市的丰宁、围场;唐山市的市区、丰南;沧州市的任丘、黄骅、河间、沧县、东光、海兴、盐山、肃宁、南皮、吴桥、献县、孟村;廊坊市的安次、霸州、三河、固安、永清、香河、大城、文安、大厂;衡水市的冀州、深州、饶阳、枣强、故城、阜城、安平、武邑、武强以及北京的朝阳、丰台、通州;天津。国内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地;; |
分类学讨论 | 亚种分化Ellermann等(1951)将达乌尔黄鼠与欧洲的欧黄鼠(C.citellus)列为同一种,而我国和某些前苏联学者均认为它是一个独立的物种。有的学者还认为达乌尔黄鼠与阿拉善黄鼠(C.alaschanicus)为2个种,而Allen(1940)等则将阿拉善黄鼠作为达乌尔黄鼠的种或亚种,王廷正等(1993)将阿拉善黄鼠作为达乌尔黄鼠的亚种。 达乌尔黄鼠的亚种分化问题,多数学者认为可分为10个亚种。国内有5个亚种,即指名亚种(C.d.dauricus Brandt,1844)分布于黑龙江、内蒙古东北部;阿拉善亚种(C.d.alaschanicus Buchner,1888)分布于内蒙古西部、宁夏、青海、陕西;河北亚种(C.d.mongolicus Milne-Edwards,1867)分布于辽宁、内蒙古东南部、河北、山东、陕西;甘肃亚种(C.d.obscurus Buchner,1888)分布于甘肃;东北亚种(C.d.ramosusThomas,1909)分布于黑龙江、吉林。河北分布1个亚种,即河北亚种。 |
经济价值 | 毛皮质量较次,毛绒短薄,皮张小,冬毛皮相当于次级松鼠皮,产量较大,有一定经济价值。但达乌尔黄鼠对牧草、农作物、苗木危害很大。在疾病传播上,是鼠瘦病原体的主要储存宿主,被列为应杀灭的重点鼠类之一。 |
文献 | 河北动物志 两栖 爬行 哺乳动物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