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Rodentia |
目中文名 | 啮齿目 |
科名 | Sciuridae |
科中文名 | 松鼠科 |
学名 | Sciurus vulgaris |
中文名 | 松鼠 |
引证 | Sciurus vulgaris altaicus Serebrennikov,1928,C.R.Acad.Sci. Leningrad,422; Sciurus vulgaris mantchuricus Thomas,1909,Ann. Mag.N.H.,4:501; Sciurus vulgaris chiliensis Sowerby,1921,Ann. Mag.N.H.,7:253; Sciurus vulgaris exalbidus Pallas,1779,Nov.Sp.Quad.Glir. Ord.,374; |
俗名 | 北松鼠; 灰鼠; 普通松鼠; |
鉴定特征 | 体型中等,尾长而大,尾毛蓬松且略扁平。耳郭发达,冬季耳端有长的黑褐色簇毛。身体背面冬季为灰色或灰褐色,夏季黑色或黑褐色,耳端长簇毛消失。身体腹面冬夏两季均为白色。 |
形态描述 | 体型细长、中等。耳壳发达,略呈圆形,冬季耳端具有长的簇毛,簇毛呈黑色。体态灵活,触毛发达。四肢较长,适于跳跃活动。前肢能自由旋转,指能自由伸展。前足4趾,后足5趾。爪尖而利,如钩状。尾长超过头躯长之半,密生蓬松长毛。 冬毛背部、体侧、前肢前侧以及后肢为灰色或灰褐色,腹面自喉向后到生殖孔前,以及前臂后侧为白色。尾毛棕黑色,尾腹面两侧各有两条不清晰的纵纹。夏毛除腹面为白色外,全身黑色或黑褐色。冬毛长而密,毛被灵活,夏毛短而稀。无论冬夏,背腹毛分界明显。 颅宽圆,鼻骨长小于或等于眶间宽,眶间宽与脑颅宽几乎相等。眶上突细尖,前缘具一近圆形缺刻,泪骨狭长。M3齿槽之后内侧有一圆孔或缺刻。听泡均匀鼓起,近半圆形,内有两道横隔。额骨和项骨中缝后半部消失,脑颅后端接近垂直,乳突不甚突出。 门齿窄扁,上门齿横切面椭圆形,后缘无切迹,臼齿齿冠内侧有一半圆形齿突,外侧为纵列的4个齿突,小尖与大尖相间排列。各齿中部凹陷,前后连成纵沟(与下颌颊齿的外侧齿突切合),咀嚼面上有两条明显的横嵴,M3第二齿尖明显,齿冠中后部有一较大的浅窝。下门齿横切面近似卵圆形,下颌前臼齿有3个齿根,臼齿有4个齿根。齿冠都略呈菱形,齿突分列于齿冠的内侧和外侧而中间凹陷。 |
分布信息 | 国外见于爱尔兰、芬兰、日本、前苏联、西伯利亚等地。; 在河北见于兴隆及北京。国内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南、新疆等地。; |
分类学讨论 | 亚种分化 松鼠全世界已知40余亚种,在我国有4个亚种,即东北亚种(S. v. mantchuricus Thomas,1909)分布于东北;河北亚种(S. v. chiliensis Sowerby,1921)分布于河北、河南;阿尔泰亚种(S. v. altaicus Serebrennikov,1928)分布于新疆阿尔泰山地森林;鄂毕亚种(S. v. exalbidus Pallas,1779)分布于新疆伊犁地区。文献记载河北分布1个亚种,即河北亚种。 |
经济价值 | 冬毛底绒丰厚,富有光泽,皮板轻而坚实,为中国北方珍贵毛皮兽之一,是制作裘皮、帽子、围巾、手套的上等原料。另外,松鼠在取食、储存林木种子的同时,也帮助扩散了树种,对森林自然更新具有一定作用。 |
文献 | 河北动物志 两栖 爬行 哺乳动物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