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Cypriniformes |
目中文名 | 鲤形目 |
科名 | Cyprinidae |
科中文名 | 鲤科 |
学名 | Acheilognathus tonkinensis |
中文名 | 越南鱊 |
引证 | Acanthorhodeus tonkinensis Vaillant, L. , 1892, Bull. Soc. Philom. Paris,Ⅳ, (8):127.; |
俗名 | 越南刺鳑鲏; |
形态描述 | 体卵圆形。吻短。口端下位,马蹄形。口角具一对触须。鳃耙8~12枚。下咽齿1行,5—5排列。齿尖端呈钩状,侧面有锯齿纹。头后背部较隆起,腹部较圆突。背鳍及臀鳍的第3枚不分枝鳍条骨化为基部强硬的硬刺。背鳍有分枝鳍条11?14,起点约在吻端至尾鳍基的中点。臀鳍有分枝鳍条9?11,起点在背鳍第六根分枝鳍条垂直下方。胸鳍具不分枝鳍条1,分枝鳍条13~14,鳍末端不伸达腹鳍基部。腹鳍具不分枝鳍条1,分枝鳍条7,起点与背鳍起点相对或稍前。体被圆鳞,侧线平直,向后伸达尾柄中央。侧线鳞35~37。 背部灰黑色,腹部近白色。鳃孔后方第一、二个侧线鳞上方有一个明显的黑斑。尾柄中央有一黑色纵带,向前伸至背鳍起点前下方。背鳍和臀鳍具两列黑色小斑点。腹膜灰黑色。 |
分布信息 | 分布于北京。长江流域及海南、福建等省有分布。; |
文献 | 河北动物志 鱼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