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Perciformes |
目中文名 | 鲈形目 |
科名 | Scorpaenidae |
科中文名 | 鲉科 |
学名 | Sebastodes fuscescens |
中文名 | 黑鲪 |
引证 | Sparus fuscescens Houttuyn,1872,Verh. Holl. Maats. Wet. Harlem.,ⅩⅩ,pl. 2,P. 340(Nagasaki).; |
俗名 | 黑石鲈; 黑寨; |
形态描述 | 头及体呈长椭圆形,侧扁。吻长较眼径略短,中央突,吻突及鼻棘显著。眼稍大,凸出,侧高位,位头前半部。眼上缘有眼前棘及眼后棘,眼后棘后方有一鼓棘(蝶耳棘)。眼间棱后方有一显著的顶枕棱,棱后端为一低棘。鼻孔每侧2个,位于鼻棘的外侧,前鼻孔后缘有一膜质齿突起。口大,甚斜。下颌较长,达眼后部下方,外侧有3个小孔。舌显著,前端薄。上下颌、犁骨及腭骨上均有绒状齿群。眶前骨下缘有3棘。前鳃盖骨边缘具5棘。鳃盖骨后上角具2棘。鳃盖的上方,在侧线前端附近有3个小肩棘。鳃孔大,伸到头下。鳃盖膜分离,与峡部不连。鳃盖条7。假鳃发达。鳃耙数为7+17~18,每一鳃耙有细小的刺。 体被栉鳞;眼上下方、胸鳍基部及体腹侧有小形圆鳞。侧线为直线形,前方稍高,到尾柄为侧中位。侧线鳞式:44~4811/20。 背鳍1个,分鳍棘部与鳍条部,具8棘12鳍条。起于鳃孔背角的稍前方,鳍棘部与鳍条部之间有一大凹刻,鳍棘发达,第五鳍条最长,后方鳍条伸不到尾鳍。臀鳍位背鳍鳍条部的下方,具3棘7鳍条。第二鳍棘最粗大,其长大于第一鳍棘的2倍。第三鳍棘较细,长与第二鳍棘相似。第三鳍条最长,约为第二鳍棘的一倍半。臀鳍后端亦伸不到尾鳍。胸鳍圆形,侧低位,具17~18鳍条,下方8~9鳍条较粗,且不分枝;后端伸不到或微达肛门。腹鳍胸位,具1棘5鳍条,始于胸鳍基的后下方,后端较胸鳍略短。尾鳍截形,后缘圆凸,具鳍条22(有11个分枝鳍条)。 体灰黑褐色,腹面灰白色。背侧在头后、背鳍第4~7鳍棘、背鳍鳍条部及尾柄处,各有一黑色不规则的横宽纹。体侧有许多不规则的小黑点。眼下有3条黑斜纹。顶枕棱前后有2横黑纹。上颌外侧有一黑斑。各鳍灰黑色;胸鳍、尾鳍及背鳍鳍条部具小黑点。 |
分布信息 | 分布于黄渤海。渤海主要分布在北戴河、秦皇岛、龙口等地。; 朝鲜、日本有分布。; |
经济价值 | 是次要经济鱼类,可供食用。产量不多。近年已有人工繁殖及养殖。 |
文献 | 河北动物志 鱼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