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Perciformes |
目中文名 | 鲈形目 |
科名 | Gobiidae |
科中文名 | 鰕虎鱼科 |
学名 | Tridentiger trigonocephalus |
中文名 | 纹缟鰕虎鱼 |
引证 | Tridentiger bifasciatus Sfeirdacbmer,1881,Sitz. Ber. Akada. Wiss. Wien.,Vol. 83,P. 190(Bay of Strietok).; Triaenophorus trigonocephalus Gill,1858,Ann. Lye. Nat. Hist.,New York,7,17(China).; |
俗名 | 虎头鱼; |
形态描述 | 体粗长,前部圆筒形,后部侧扁。头宽大,略平扁,无触须;颊部肌肉凸出。吻短钝。眼小,上侧位。鼻孔2个,位于眼前。口宽大,端位,略斜,两颌约等长,或上颌稍突出,上颌骨向后延伸达眼后缘下方或稍前。唇厚,口腔白色。舌宽,游离,前端圆形。上下颌各具齿2行,外行齿除最后数齿外,均为三叉形,中齿尖最长,较钝,内行齿细尖,顶端不分叉。鳃孔较宽,峡部宽大,鳃盖膜与峡部相连。鳃盖条4。有假鳃。鳃耙短而钝尖,数目为4+8。雄鱼肛门乳突宽扁,呈三角形;雌鱼肛门乳突略呈圆柱形,顶端分叉。 体被较大栉鳞。前部鳞较小,后部较大。头部无鳞。纵列鳞50~56,横列鳞14~19。 背鳍二个;第一背鳍具6鳍棘,棘短弱,第二棘最长,平放时鳍端可达第二背鳍起点;第二背鳍约与第一背鳍等高,具12~14鳍条,后部鳍条较长。臀鳍具10~12鳍条,起点在第二背鳍第三鳍条下方,与第二背鳍同形,平放时鳍端不伸达尾基。胸鳍宽圆,有19~20鳍条,长于腹鳍及尾鳍。腹鳍中等大,愈合成吸盘状,有1棘5鳍条。尾鳍后端圆形。 体灰褐色或褐色,体侧常有2条黑褐色纵带,上带自吻端经眼上部,沿背鳍基底向后延伸至尾鳍。下带起自眼后,经峡部与胸鳍基部上方,沿体侧中部伸延至尾基。尾鳍基部上方具一黑斑。体侧斑纹有较大变化,有些种类除有两条纵带外,还有不规则横带6~7条;有些仅有横带而无纵带。或仅有云状斑纹,两纵带与横带均不明显。两颊具淡色小圆斑。第一背鳍有时暗黑色或仅边缘暗色。第一与第二背鳍各具4行暗色横纹。腹鳍暗黑色,边缘色淡。胸鳍及腹鳍色淡。尾鳍具暗色横纹4~5条。 |
分布信息 | 分布于我国沿海及养虾和鱼塘内(在渤海湾北起秦皇岛,南达天津歧口沿海和养虾池、鱼塘均可见)。; 朝鲜、日本也有。; |
经济价值 | 此鱼虽为可供食用的小型鱼,但却是港养及池塘养殖对虾的敌害。 |
文献 | 河北动物志 鱼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