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Pleuronectiformes |
目中文名 | 鲽形目 |
科名 | Pleuronectidae |
科中文名 | 鲽科 |
学名 | Pleuronichthys cornutus |
中文名 | 角木叶鲽 |
引证 | Platessa cornutus Temminck & Schlegel,1846,Fauna Jap. Poiss.,179,pl. 92,fig. 1(Japan).; |
俗名 | 鼓眼; 猴子鱼; 木叶鲽; 砂轮; 眼板鲽; |
形态描述 | 体卵圆形,高而扁,背腹缘隆度相似,尾柄短而高;头小,上眼上方背缘有深凹。吻很短。眼较大,位于右侧。上眼紧邻头部背缘,两眼间有棘突,两眼前后方各有短棘。有眼侧2鼻孔较小,前鼻孔的前后缘各有三角形的短皮膜。无眼侧2鼻孔较大,高位,前鼻孔前后缘亦各有一短皮膜。口小,前位。口裂斜形,左右不对称。两颌约等长,后缘达下眼的前缘。齿细小,锥状,无眼侧两颁各有齿2~3行;有眼侧两颌无齿。犁骨与腭骨均无齿。唇厚。鳃孔狭而短。鳃盖膜不连,游离不与峡部相连,后缘向内,前方卷呈管状,管孔位于鳃孔上端。鳃耙短小,锥形,12+4~5。肛门偏位于无眼侧。生殖突的位置偏于肛门右侧。 体两侧均被小圆鳞。奇鳍鳍条上被小鳞,左右侧线同样发达,呈直线状,颞上枝沿背鳍基向后延伸至背鳍条基底的下方附近。侧线鳞92~102。 背鳍起于无眼侧,与上眼中部相对,具鳍条76~82,鳍条不分枝。臀鳍起于胸鳍基的下方,具鳍条56~62,鳍条也不分枝。有眼侧胸鳍较长,具鳍条11~13,第四鳍条最长,10~13鳍条有分枝。腹鳍短,具6鳍条,后4鳍条分枝。尾鳍较头为长,其后缘圆形,具18鳍条,有少数分枝鳍条。 有眼侧体呈灰褐色或红褐色。有许多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黑色斑点,有些呈云块状。鳍淡黄色,也有许多黑褐色斑点。无眼侧体为白色。奇鳍边缘黑褐色,偶鳍淡黄色。 |
分布信息 | 分布于从南海的珠江口到东海、黄海和渤海等近海。黄渤海习见(在河北见于秦皇岛)。; 朝鲜、日本有分布。; |
文献 | 河北动物志 鱼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