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Responsive image 首页
  • 中国动物志
  • 中国地方动物志
  • 书目与说明

书目

  • 中国动物志
  • 中国地方动物志
详情
中国动物志.鸟纲第一卷.潜鸟目.鸊鷉目.鹱形目.鹈形目.鹳形目
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二卷 雁形目
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四卷 鸡形目
中国动物志.鸟纲第五卷.鹤形目.鸻形目.鸥形目
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六卷 鸽形目 鹦形目 鹃形目 鸮形目
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七卷 夜鹰目 雨燕目 咬鹃目 佛法僧目 鴷形目
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八卷 雀形目 (阔嘴鸟科 和平鸟科)
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九卷 雀形目 太平鸟科—岩鹨科
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十卷 雀行目 鶲科:Ⅰ 鸫亚科
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十一卷 雀形目 鹟科:II画眉亚科
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十二卷 雀形目 鹟科III 莺亚科 鹟亚科
中国动物志.鸟纲第十三卷.雀形目.(山雀科绣 眼鸟科)
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十四卷 雀形目(文鸟科、雀科)
中国动物志 圆口纲 软骨鱼纲
中国动物志 硬骨鱼纲 鲟形目 海鲢目 鲱形目 鼠鱚目
中国动物志 硬骨鱼纲 鳗鲡目 背棘鱼
中国动物志 硬骨鱼纲 鲤形目(中卷)
中国动物志.硬骨鱼纲.鲤形目(下卷)
中国动物志 硬骨鱼纲 鲀形目 海蛾鱼目 喉盘鱼目 鮟鱇目
中国动物志 硬骨鱼纲 灯笼鱼目 鲸口鱼目 骨舌鱼目
中国动物志 硬骨鱼纲 鲈形目(五) 虾虎鱼亚目
中国动物志 硬骨鱼纲 鲽形目
中国动物志 硬骨鱼纲 鲉形目
中国动物志 硬骨鱼纲 鲇形目
中国动物志 两栖纲(上卷) 总论 蚓螈目 有尾目
作者 年份 名称 出版社 详情
沈猷慧 叶贻云 邓学建 2014 湖南动物志 爬行纲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沈猷慧 叶贻云 邓学建, 2014.湖南动物志 爬行纲. 湖南: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沈猷慧 等 2014 湖南动物志 两栖纲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沈猷慧 等, 2014.湖南动物志 两栖纲. 湖南: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尹长民 2012 湖南动物志.蜘蛛类 上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尹长民, 2012.湖南动物志.蜘蛛类 上. 湖南: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尹长民 2012 湖南动物志.蜘蛛类 下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尹长民, 2012.湖南动物志.蜘蛛类 下. 湖南: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浙江动物志编辑委员会 1991 浙江动物志 软体动物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浙江动物志编辑委员会, 2012.浙江动物志 软体动物. 浙江: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浙江动物志编辑委员会 1991 浙江动物志 淡水鱼类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浙江动物志编辑委员会, 1991.浙江动物志 淡水鱼类. 浙江: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浙江动物志编辑委员会 1991 浙江动物志 甲壳类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浙江动物志编辑委员会, 1991.浙江动物志 甲壳类. 浙江: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陈樟福 张贞华 1991 浙江动物志 蜘蛛类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陈樟福 张贞华, 1991.浙江动物志 蜘蛛类. 浙江: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宋大祥 朱明生 陈军 2000 河北动物志 蜘蛛类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宋大祥 朱明生 陈军, 2000. 河北动物志 蜘蛛类. 河北: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宋大祥,杨思谅 2009 河北动物志 甲壳类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宋大祥,杨思谅. 2009. 河北动物志,甲壳类. 河北: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乔格侠, 张广学, 姜立云, 钟铁森, 田士波 2009 河北动物志 蚜虫类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乔格侠, 张广学, 姜立云, 钟铁森, 田士波, 2009. 河北动物志 蚜虫类. 河北: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吴跃峰, 武明录, 曹玉萍等 2009 河北动物志 两栖 爬行 哺乳动物类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吴跃峰, 武明录, 曹玉萍等, 2009. 河北动物志 两栖 爬行 哺乳动物类. 河北: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王所安 王志敏 李国良 曹玉萍等 2001 河北动物志 鱼类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王所安 王志敏 李国良 曹玉萍等, 2001. 河北动物志 鱼类, 河北: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黄沐朋等 1989 辽宁动物志 鸟类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黄沐朋等, 1989. 辽宁动物志 鸟类. 辽宁: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肖增祜等 1988 辽宁动物志 兽类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肖增祜等, 1988. 辽宁动物志 兽类. 辽宁: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浙江动物志编辑委员会, 册主编 黄美华等 1990 浙江动物志 两栖类 爬行类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浙江动物志编辑委员会, 册主编 黄美华等, 1990, 浙江动物志 两栖类 爬行类. 浙江: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浙江动物志编辑委员会, 册主编 诸葛阳等 1990 浙江动物志 鸟类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浙江动物志编辑委员会, 册主编 诸葛阳等, 1990, 浙江动物志 鸟类, 浙江: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诸葛阳等 1989 浙江动物志 兽类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诸葛阳等, 1989. 浙江动物志 兽类, 浙江: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页面引用说明

    引用Url:/www.sp2000.org.cn/Fauna/fauna/detil/物种ID
    功能:在您定义的页面显示响应物种的详细内容
    请求方法:
    GET /www.sp2000.org.cn/Fauna/fauna/detil/物种ID
    参数说明:
    参数 必选 类型 说明
    物种ID string 物种的ID
    实例:在您的页面中,嵌入如下代码 (具体样式,如宽高比例等,需要您在您的程序内自行设置)
    					<iframe src="http:///www.sp2000.org.cn/Fauna/fauna/detil/22309"></iframe>
    				
    效果如下

API说明

    API:/fauna/search
    功能:用关键词查询物种,返回物种详情
    请求方法:
    GET /Fauna/fauna/search
    参数说明:
    参数 必选 类型 说明
    text string 关键词
    key string API服务密匙
    ref string 信息来源
    返回字段说明:
    参数 类型 说明
    id int id
    name_code string 内部标识
    lorder string 目名
    corder string 目中文名
    lfamily string 科名
    cfamily string 科中文名
    scientificName string 学名
    cname string 中文名
    citation string 引证
    verName string 俗名
    identification string 鉴定特征
    morphology string 形态描述
    biology string 生物学描述
    taxonomicDiss string 分类学讨论
    specimens string 标本信息
    taxonomicKey string -
    economy string 经济价值
    dis string 分布信息
    others string 其他信息
    ref string 文献
    reftype string 来源类别
    page string -
    实例:/fauna/search?key=您的API服务密匙&text=Oreolalax lichuanensis&ref=中国动物志 两栖纲(中卷) 无尾目
    {
    	"name_code": "3DD13AA2-6F9E-4B7C-8391-692D6B40129A",
    	"biology": "",
    	"morphology": "形态  依据湖北利川(67雄、4雌、蝌蚪及卵群)标本。
    成体:体形中等大小,雄蟾、雌蟾体长59mm左右,其他部位量度数据见表31。头部平宽,吻端钝圆,吻棱较显;颊部向外倾斜,略凹陷;鼻孔位于吻眼之间;瞳孔纵置;鼓膜略显,颞褶细;无犁骨齿;舌后端缺刻较深;咽鼓管孔大。前臂及手长略超过体长之半;指端球状色浅;第一、第二指等长,短于第四指;关节下瘤不明显,肤棱清晰,内掌突大而圆,外掌突椭圆形。后肢适中,前伸贴体时胫跗关节达眼后角,左、右跟部略重叠,胫长小于体长之半;趾较细长,趾端球状色浅,趾基部具微蹼,缘膜窄而明显;关节下瘤不显,肤棱清晰;内蹠突椭圆形,无外蹠突。
    皮肤粗糙;整个背面及体侧均有大、小疣粒,一般呈圆形,唇缘、颞褶及前肢背面具浅色小疣,雄性的疣上均有黑刺。腹面光滑;腋腺较小色浅,股后腺色浅。雄蟾胸腺1对,其上具锥状黑刺。
    生活时体背部暗棕或灰褐色,体侧及四肢背面棕黄色,吻棱及颞褶下方褐黑色,两眼间无深色三角形斑;背部疣粒周围具明显褐黑色圆斑,疣顶端色浅;前、后肢褐黑色横纹6条左右,但不很规则。整个腹面浅紫色,密布浅黄色或深灰色细麻斑,有的个体麻斑较少。
    第二性征:雄蟾繁殖期间皮肤甚松弛,前肢粗壮,上臂背面有刺团;第一、第二指内侧有锥状黑刺,粗大而稀疏;胸腺1对,刺粗大而稀疏;无声囊,有雄性线。
    卵:卵群呈团状或圆环状;卵粒乳黄色,卵径3.5—3.8mm。
    蝌蚪:体形中等;生活时体背褐黑色,腹面色浅;尾肌和上尾鳍浅黄或黄白色,有细小褐黑色斑点,体尾交界处有一明显灰黄色弧形斑,并向上尾鳍前端延伸;全长30mm以下的蝌蚪,体黑色,尾灰白色。液浸标本棕黑色,尾灰色,尾肌及上尾鳍有深色细斑点,体尾交界处之弧形斑不显或浸入水中可隐约见到;具四肢的变态期蝌蚪弧形斑明显。第30—35期的蝌蚪全长72.5mm左右,尾长约为体长的1.6倍,其他部位量度数据见表32;尾肌发达,尾鳍较高,起于第一肌节,末端钝圆。吻端圆而高,鼻孔位于吻眼之间,出水孔左侧,斜向后上方,无游离管,肛孔斜开口于下尾鳍右侧。口部唇乳突在上唇中央微缺2—3个乳突距离;口角处副突少,其上多有小齿;观察10个后肢芽2—6.7mm(第30—35期)的蝌蚪,体全长72.5mm左右,唇齿式为Ⅰ:4+4/4+4:Ⅰ1者5个,I∶5+5/4+4∶I者2个,I∶4+4/5+5∶I者3个;观察11个后肢芽22—26mm的蝌蚪,体全长78mm左右,其中唇齿式为I∶5+5/5+5∶I者7个,I∶5+5/4+5∶I者一个,I∶5+5/4+4∶I者3个;角质颌强;第一对舌前乳突多指掌状,具四个指状突。一个右侧前肢刚伸出,体全长81.5mm,尾长51.7mm的变态期蝌蚪,口部仅唇齿开始脱落,其他特征尚无明显变化;另一个已具四肢,体全长69.8mm、尾长41.6mm的变态期蝌蚪,口部唇乳突开始萎缩,唇齿及角质颌已经脱落,体背、体侧及四肢的疣粒和色斑以及趾间蹼,掌、蹠突等特征已较显著,均与成体相同。
    生物学资料 成蟾采于海拔1790—1840m有灌丛、竹林或高大阔叶乔木下较平缓的中、小型山溪内。作者在1979年和1991年考察时发现该蟾的繁殖季节在4月中旬前后,4月15日左右是高峰期,此期雄蟾胸部刺粒粗大而稀疏;成蟾分散或集群在各溪段石下配对产卵,雄性在夜间发出“咯(gē)、咯、咯”的单一连续鸣叫声、有的发出“咯咯、咯咯”的鸣声。雌蟾产卵215粒左右,产在水内石块下,卵群呈团状、环状或半环状,多黏附在石块底面,少数产在溪边泥窝苔藓间。有集群繁殖习性,并在溪岸边筑有洞穴。1979年4月13日曾在一条水面宽1.5m左右,水深30cm的溪段岸边洞穴内发现雄蟾29只,但未见雌蟾。在此巢穴区下面的水域内石下发现卵群多团,有的由多个卵群堆集成片。6—7月个别成蟾栖息于流溪水凼内石下或岸边石下,被翻出后,一般不逃逸,行动缓慢。所见雄蟾指上、胸腺上的黑刺已脱落,仅刺迹可见;剖视一雌蟾,腹内卵小,乳白色,此期在以上环境中未发现卵块,但在同一环境中,见到很多体长大小悬殊的蝌蚪,大者已具四肢,小蝌蚪全长仅20mm左右。以上情况说明6月、7月间此蟾产卵季节已过(雄蟾性征已不明显),蝌蚪属于越冬型。蝌蚪多分散在回水凼内,或在水流平缓处的石头间,游动缓慢。小蝌蚪多在水凼边缘水的中层活动,大蝌蚪多为底栖,受惊后缓慢潜人石下或石缝中。
    ", "scientificName": "Oreolalax lichuanensis Hu et Fei, 1979", "citation": "Scutiger sp. tadpole: Liu and Hu, 1960, Scientia Sinica. Beijing. Zool., Beijing, 9(6): 776—777. Weining Co., Guizhou Prov., China.; Scutiger lichuanensis: Frost(ed),1985, Amph. Species. World, Lawrence: 418, Scutiger (Oreolalax) by implication.; Scutiger sp. tadpole: Hu and Yang, 1960, Chinese Jour. Zool., Beijing, 4(6): 260. Mt. Jinfo in Nanchuan Co., Sichuan Prov., China.; ", "cfamily": "角蟾科", "cname": "利川齿蟾", "lfamily": "Megophryidae", "corder": "无尾目", "verName": "", "specimens": "", "taxonomicDiss": "讨论 1956年6月19日在四川南川(现重庆市)金佛山瓢儿湾(海拔1799m)首次发现该种蝌蚪(胡淑琴、杨抚华,1960); 1959年6月初又在贵州威宁龙街(海拔2300m)再次发现该种不同发育时期的蝌蚪(刘承钊等,1962);费梁等于1974年、1979年、1991年4—7月在湖北利川寒池(海拔1790—1830m)见到本种大量成蟾、各期蝌蚪和卵群,并对比以上3地蝌蚪各部特征均较一致。因此,根据现有资料将重庆南川和贵州威宁的蝌蚪归入利川齿蟾,待两地见到成体后再做进一步证实。", "economy": "", "dis": "地理分布 四川(古蔺)、重庆(南川、奉节)、湖北(利川)、湖南(西北部)、贵州(威宁)。; ", "ref": "中国动物志 两栖纲(中卷) 无尾目", "identification": " 鉴别特征 外形与宝兴齿蟾相近。但利川齿蟾鼓膜略显,后肢前伸时胫跗关节前眼后角;整个腹面浅紫色,满布浅黄色细麻斑。蝌蚪体尾交界处有一明显浅色弧形斑,并沿上尾鳍前端延伸成一浅色纵纹。", "taxonomicKey": "", "id": 18506, "page": null, "lorder": "Anura", "others": "", "reftype": "中国动物志" }

关于我们

相关链接
  •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Catalogue of Life China)
  • 中国动物主题数据库
  • Catalogue of Life Annual Checklist
联系方式
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5号

Tel: +86-10-64807129

Email: ji@ioz.ac.cn

 

© Copyright 2017-2018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生物多样性信息学研究组 版权所有